原刻铭文
王曰:“有(旧)余隹小子,余亡康昼夜, 坙(经)雝(拥)先王,用配皇天。簧(横)黹(致)朕心,坠(施)于亖(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称)盩先王宗室。”㝬(胡)乍(作)□(将+鼎)彝宝簋,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考,其各(格)歬(前)文人,
其濒才(在)帝廷陟降,(緟)貈(愙)皇帝大鲁令(命),用(素+令)(令)保我家、朕立(位)、[害夫](胡)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宣)(导)宇(訏)慕(谟)远猷。[害夫](胡)其万年,将〈从鼎〉实朕多御,用贲(祈)寿,匃永令(命),畯(㽙)才(在)立(位),乍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二祀。
㝬簋拓片
王曰:“有余隹小子,余亡康昼夜, 坙(经)雝(拥)先王,用配皇天。簧(横)黹(致)朕心,坠(施)于亖(四)方。肆余以(义)士献民,爯(称)盩先王宗室。”㝬(胡)乍(作)将(将+鼎)彝宝𣪘,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考,其各(格)歬(前)文人,其濒才(在)帝廷陟降,(緟)貈(愙)皇帝大鲁令(命),用(素+令)保我家、朕立(位)、㝬(胡)身.阤阤降余多福,宪(宣)(导)宇慕(谟)远猷。㝬(胡)其万年,(将+鼎)实朕多御,用贲(华,祈)寿,匃永令(命),畯才(在)立(位),乍疐才(在)下。隹王十又二祀。
大意:我昼夜尽心经营先王事业,以配皇天,我任用义士献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宝簋,告慰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在此,周厉王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他遵循常规,“经雍先王”(雍,张政烺释为“拥”,拥护先王政令),以“义士献民”(孔晁“献民即义民,乃殷之世家贵族也”)追念远祖,作宝簋纪念近祖“皇文列祖考”(张亚初认为“祖”前加“皇、文、列”为敬辞,与秦公簋“严龚寅天命”相似),从而“各前文人”(感通前世文德昭明的祖先。“各”,作“格”,与宁簋“其用各百神”同义)。
《㝬簋铭》与《㝬钟铭》《五祀㝬钟铭》并称为“厉王三铭”,与《虢仲盨铭》《噩侯驭方鼎铭》《翏生盨铭》《禹鼎铭》等内容,记录了与《史记·周本记》《国语·周语上》等传世文献有关周厉王“专利”“弭谤”暴政不一样的历史形象,向世人展示了其南征淮夷、北伐猃狁、东讨宿夷的励精图治一面,让我们用今天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眼光看到了一个勇改弊政、但遭国人反对而失败的悲剧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