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进去,一股栀子花的清香,座位前排放着4瓶矿泉水和一盒新的纸巾,司机是个男的,西装革履的,大概50多岁的样子。
"感觉你是来体验生活的。“
在高架上时遇到堵车,为了不无聊,就攀谈了几句。
司机开口说话像大学教授。通过交流,得知司机是公司的高管,因为公司战略调整被待岗了。
然后,他才发现脱离公司和平台,好像没积累什么生存技能,自己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目前先开专车过渡下。
希望司机师傅未来有个如愿的结果。
这件事让我想起去年人社部的数据:40岁以上求职者平均要投87份简历才能找到工作。但有意思的是,同期有1200万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35%月入过万。
所以,中年危机肯定不是死胡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是打开新维度的人生可能。
起步相对容易
一个人就能干的生意相对低风险、灵活性强。
传统创业就像开个普通小店,起码都是需要十几万启动资金,操心房租水电库存,失败率还是非常高的。
而一人就能起步的生意,你可以采取轻资产启动,初期投资也许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几千块钱,失败了也不伤筋动骨。
不用朝九晚五,时间弹性,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收益也比较可控,多劳多得,不像上班看老板脸色。
也许,中年失业的你很难找到工作,但据数据统计,去年新型灵活就业岗位占比在持续增长。
这意味着,中年人的出路不一定在写字楼,可能在一人公司的新蓝海。
哪些生意适合一人公司操作
其实,选对赛道比努力更重要。
因为我是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用下班时和周末做副业,开的儿童智能玩具小店,后来又开了一人公司,又做自媒体,我始终对新的商业模式很感兴趣,有好的项目也会去关注和研究。
我觉得,有几种不错的新模式,比如:
技能变现类,小红书上有位博主,初中毕业,因为EXCEL表格做的好,就卖基础EXCEL表格制作,就这么简单,卖了100W+。
知识付费类,原来是外企HR的王姐,转型在家做职业咨询师,帮人修改优化简历99元/次,附送面试技巧课程,现在月入3W多。
实体轻创类,95后宝妈靠晒娃日常volg,挂婴儿辅食和用品,转化到私域做陪伴社群,利润非常可观,体量现在做的越来越大,雇了个小助理运营。
兴趣变现类,退休的李奶奶,你没看错,是70多岁的奶奶,喜欢看书,在孩子的支持下,做XX早起读书会,每天早上带领大家看书,365元已经有上万人买单。
本地服务类,像宠物护理,上门喂猫遛狗,一次80元,老客户复购率非常高。
你看,这些启动资金不会超过5000块,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入手。当然,别碰奶茶店、网红小吃店等这些重资产项目。
用最小模型测试
首先,要评估自己的技能,擅长和资源。比如你会摄影,可以教摄影,也可以线下接拍摄订单。懂育儿,可做亲子咨询或育儿课程。
然后,设计个最小模型测试(MVP),跑通一个商业小闭环。比如用9.9试销产品,在朋友圈售卖,测试付费意愿,收集用户反馈,及时做调整。
最后,你一定要用好社交自媒体,用好短视频引流,像跳广场舞的刘阿姨,每天把跳舞视频发到自媒体,用真实场景吸引粉丝,教中老年穿搭。开直播带货中老年服装。现在公司雇了6个人运营。
中年转型的心理准备和陷阱
中年失业,可能最该放下身段。
一定别被面子困住,
央视报道,公司高管谭家志39岁被公司优化,他说:“摆摊头前三个月,最怕遇到以前的同事。但后来发现,靠双手吃饭,比坐在办公室焦虑强多了。”
就像那位专车师傅说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比等着发工资踏实。”
失业初期容易焦虑,建议你保持乐观,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自我提升,找新的机会;每天坚持运动,搞好身体;15分钟“摆摊冥想”,想象自己在市集叫卖,缓解压力。
特别提醒要避开的坑,像奶茶店,便利店重资产加盟最好不要碰;又或者是一些网上刷单,点赞兼职的这种,纯粹时间换钱,是没有复利性的。
写在最后:
中年人的星辰大海,或许就藏在方向盘的每一次转向里。当40岁掌握轻资产的生存技能,60岁就能享受真正的财务自由,此刻的转型,正为十年后的自己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