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于心灵 | 一笔一乾坤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碑帖经典 | 高清单字:白首绝唱!他的书法如战马雄肆而解人意
他用自己的书法力作,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他用自己的书法力作,不仅记录了书法传承,也记录了佛法传承!
这就是徐浩和他的代表作《不空和尚碑》。
徐浩卒于782年。而徐浩楷书《不空和尚碑》,则书于781年。
《不空和尚碑》,可谓是徐浩的白首绝唱!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足以让徐浩不朽。
《不空和尚碑》,记述了西域高僧不空和尚,在大兴善寺传授密宗教义、翻译大乘经典的事迹。不空和尚是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谥号“大辩正广智三藏”。其弟子“慧果”把密宗教义传于日本和尚“空海”,后来,空海又将密宗带回日本,在日本创立了佛教真言宗。
这是佛法的伟大传承,日本佛法缘自中国!
空海,何许人也?
空海,不仅是日本一代高僧,而且是一代书法宗师。记得我曾经介绍过,空海是传承中国书法到日本的大功臣,而且属于正宗的“二王”一脉。
这是书法的伟大传承,日本书法缘自中国!
徐浩著有《论书》,提出以“肥劲”为标格,既体现丰腴,又注重骨力,强调书“宜白首攻之”。
我们知道:徐浩与颜真卿齐名,不仅比颜真卿年龄稍长,而且有传承之序谱。姑且不论其真伪,就书法理论“肥劲”来讲,当是首倡之功!相对书法“瘦硬”之论,居功至伟!
宋朱长文在《续书断》卷上将徐浩书法列入妙品,评曰:浩之为书,识锐于内,振华于外,有君子之器焉。
《星池编》云:唐之工书者多,求其三叶嗣名者,惟徐氏。
包世臣《广艺舟双楫》谓:会稽如战马,雄肆而解人意。
杨守敬云:徐季海当时之书名不在北海下,顾所作不空和尚碑、大证禅师碑,体近平实,无矫健不群之致。
由此可知,在大唐书法群星灿烂的星空中,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李邕、薛稷等,徐浩足以与任何一颗闪耀争辉,都不显暗淡,且影响深远。
一代宗师赵孟頫与徐浩结字、用笔等有诸多相似之处,奇乎?
历史包括书法史,总是不够完整的,甚至是不够真实的。比如还有众多魏碑经典,若论墓志的名字,比任何一个朝代的碑帖都不逊色,缺的只是书写人的名字而已。
但我相信,他们永远不会缺席,只是还没有出现或闪耀在人们的视野中!
呵呵!
徐浩楷书《不空和尚碑》,沉着厚重,古拙雄实,骨力劲健,爽利洞达,可谓人书俱老的神品。
——苏绍利《勺斋消日》
【简介】
唐徐浩楷书《不空和尚碑》,全称《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严郢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存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
【释文】
《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
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国、冯翊县开国公严郢撰。
银青光禄大夫、彭王傅、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徐浩书。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玄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讫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以玄言德祥,开右至尊。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褒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皆牢让,不允。特赐法号曰大广智三藏。
大历九年夏六月癸未,灭度于京师大兴善寺。代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司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之时,诏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词深切,嘉荐令芳,礼冠群伦,举无与比。明年九月,诏以舍利起塔于旧居寺院。
和尚性聪朗,博贯前佛万法要旨。缁门独立,邈荡荡其无双。稽夫真言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即时成佛之速,应声储祉之妙。天丽且弥,地普而深。固非末学所能详也,敢不概见序其大归。
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佛前,受瑜珈最上乘义,后数百岁传于龙猛菩萨,龙猛又数百岁传于龙智阿闍梨,龙智传金刚智阿阇梨,金刚智东来传于和尚,和尚又西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阿阇梨,扬攉十八会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至于和尚,凡六叶矣。
每斋戒留中,导迎善气。登礼皆答,福应较然。温树不言,莫可记已。西域隘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天吴鼓骇。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其生也,母氏有毫光照烛之瑞;其殁也,精舍有池水竭涸之异。凡僧夏五十,享年七十。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饰供具,坐道场。浴兰焚香,入佛知见。五十余年晨夜寒暑,未曾须臾有倾摇懈倦之色。过人绝远,乃如是者。后学升堂诵说,有法者非一。而沙门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
于戏!法子永怀梁木,将记本行,托余勒崇。昔承微言,今见几杖。光容眇漠,坛宇清怆。纂书昭铭,小子何让。铭曰:
呜呼大士,右我三宗。
道为帝师,秩为仪同。
昔在广成,轩后顺风。
岁逾三千,复有肃公。
瑜珈上乘,真语密契。
六叶授受,传灯相继。
述者牒之,烂然有第。
陆伏狂象,水息天吴。
慈心制暴,慧力降愚。
寂然感通,其可测乎?
两楹梦奠,双树变色。
司空宠终,辩正旌德。
天使祖祭,宸衷凄恻。
诏起宝塔,旧庭之隅。
下藏舍利,上饰浮屠。
迹殊生灭,法离有无。
刻石为偈,传之大都。
建中二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己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