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颜真卿的书法,很多人只知道《多宝塔碑》《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等等,其实,颜真卿经典书法有很多,而且部部经典、各具特色,特别是一些冷门楷书,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能帮助我们汲取特殊的养分,形成自己个性的书法风格。
当所有人都追求热门的时候,热门的价值也就降低了,而且竞争大、突破空间小。
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广泛涉猎,从一些看似冷门的书法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冰山一角。或许就是这一冰山一角,让我们写出了不同于他人的书法风格,从而成就了自己。
《八关斋报德记》,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报德记》。颜真卿撰文并书丹。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刻石于河南商丘。
石为八面体,8面皆为颜真卿正书。每面5行,每行28字,字径约7厘米。会昌年间(公元843-846年),唐武宗灭佛,石被毁5面。大中五年(公元850年),当地郡守崔倬以旧拓本补刻。
其结体端严方正,布局紧凑绵密,但在用笔上又有变化。因而在体貌上,既有《谒金天王祠题记》《鲜于氏离堆记》《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的雍容古朴,又见《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那种刚劲、清雄的骨骼。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方整遒劲中各具姿态,真蚕头鼠尾,得意时笔也。此书不甚名世,而其格不在《东方》《家庙》下。”
又有《苍润轩碑跋》讲:“此书在颜碑者最为奇怪,盖以其气象森严而又不窘束故尔。”如其所说,“方整遒劲”、“各具姿态”、“气象森严”的风神确有独到之处,其成因之关键主要在于用笔。
首先,此作的用笔虽然也“逆入回收”,但点画两端的提按已不再夸张。因而,“燕尾”虽存于“捺脚”,但横、竖、撇、捺的“蚕头”多为“端方”取代,甚至如同六朝碑版或民间墓志般的方劲。说明作者有意吸收了民间书法的表现技巧,以发展自己的笔法体系。
其次,此作的笔画干净利落,运笔节奏明显加快,其藏锋、中锋、露锋之间的承转精巧、连贯。因而,圆劲、坚挺的形质取代了“郁勃”“浓厚”的意象,既无“玉筋箸”般的线条也无“屋漏痕”的拙趣,而是清圆、挺劲,势如‘钗股”和“鼠尾”。说明作者仍在坚定不移地探索着篆书的笔法,创造着清新的笔意。
最后,此作的若干资质,都与柳书相仿佛。如“者”“都”“人”“士”“報”“朝”等字,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何其相似。说明,柳体正是植根于此,至少是它的一个主要源头。
《八关斋报德记》正是作者以“骨力”充实于“筋书”的一种新风格。
《八关斋报德记》是颜体楷书的一种典型代表。
接下来,请欣赏《八关斋报德记》中的64个经典范字,每天练10遍,书法不进步都难。
欣赏完以上64个经典字,你有何感想?欢迎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也喜欢书法,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更思斋将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用的书法干货,供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