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是指“墟的裏”吗?

江南读字


闲语数则

(一)
几方汉印的释读

1:原释“冯彊”

图片


把这个“从丨从马”的字释读为“冯”,无疑有些异想天开。这也就认同了在古文字中,“丨”与“仌”存在某些相通、甚至相同之处。但这样的释读还真有可信度,原因在于这个“丨”与传说中的“神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确有“仌”意。
但也要提醒一句:这样的文字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产生的,不适合在当今的创作中使用。

2:原释“戈彊之印”

图片


当释为“弋彊之印”。

3:原释“吕中兄印”

图片


当释为“吕中儿印”。

4:原释“张忠”

图片


可以明确,印中第二字“从人从它”,当释为“张佗”。

图片

图片


5:原释“李赢私印”

图片


当释为“李羸私印”。可参考“羸”字简牍写法。

图片



(二)
微信趣事
我只是个业余的古文字爱好者,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所以还请网友们毋称什么“老师”,那是个神圣的称谓,我是真不配。
经常有网友在微信中询问有关古文字的问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辨其目的。这就是其中一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是“博”字吗?相信大家都能有明确的判断。

图片

图片

这个是“圖”字吗?其实这是根据“啚”字甲骨文臆造的字。即便把这个字释读为“啚”,那就可以认为“啚”=“圖”了吗?《康熙字典·啚》中有明确的记载:“【韻會】俗以爲圖字,非。”

图片

图片

其实,“啚”通常认为与“鄙”同。【集韻】:通作鄙。《段注》:嗇、愛濇也。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當作此。鄙行而啚廢矣。

图片



(三)
“墟里”是指“墟的裏”吗?
昨晚与朋友聊“里”、“裏”,不禁想起了网上那篇关于“墟里”还是“墟裏”的文章。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看看古人都是怎么使用这个“墟里”的就行。这一点,律诗最有说服力。
北宋·晁补之《题四弟以道横轴画》:凫雁下坡塍,牛羊散墟里
“墟里”对“坡塍”
北宋·李廌《阮步兵庙》:庙旁故墟里,竹林蔽郊坰
“墟里”对“郊坰”
南宋·陆游《幽居感怀》:汀洲雁下依残水,墟里人行破夕烟。
“墟里”对“汀洲”
元·邓文原《满目云山楼》: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一作分)。
“墟里”对“江湖”
元·洪希文《晓行途中书事》:猿叫荒山月,鸡号墟里烟。
“墟里”对“荒山”
……
不难发现,“墟里”对仗的都是地名。

古诗词中还有这样一些诗句:
南宋·彭龟年《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 其五》:椎牛酌酒是民顽,明约科条墟里间
元·汪泽民《上公亭》:遥遥墟里间,盻盻凋瘵忧。
元·余阙《题周伯宁画》:举目墟里间,但见蒿与蓬。
……
如果“墟里”是指“墟的裏”,那么,这儿的“墟里间”又该作何解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以这些律诗的内容以及多见“墟里间”的现象来看,可以确定:“墟里”就是一种固定的称谓,含义是“村落”。所以,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墟里”,也同样是指“村落”,而非指“墟的裏”。
其实,作者文中所举的古籍资料以及前人书作,早已说明“墟里”不是“墟裏”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可否认,“渡的头”、“墟的裏”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些可笑,“解释得通即不为错”这样的释读方式也严重缺乏严谨性。但敢于提出疑问,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