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之《牛橛造像记》与《穆亮墓志》:简洁高古,宽博旷达

《牛橛造像记》,全名《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又称《尉迟为牛橛造像记》、《长乐王造像记》,高100厘米,宽34厘米,正书,7行,行16字,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一月刊刻,现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山壁。为龙门造像名品之一。

图片

《牛橛造像记》整拓

《穆亮及妻尉氏墓志》为于右任所收藏的七鸳鸯墓志之一,1925年在河南洛阳出土,《穆亮墓志》为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刻立,高65.4厘米,宽58.8厘米,正书,20行,行22字。《穆亮妻尉太妃墓志》为北魏神龟三年(520年)刻立,高53.7厘米,宽54.5厘米,正书,16行,行24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

《穆亮墓志》整拓

《牛橛造像记》与《穆亮墓志》联系紧密,刻立年代相近,字体相似,属于魏碑体书法中方正雄强一路,结体紧密,字势开张,宽博旷达,爽朗峻拔,简洁高古,为魏碑中的精品之作。

一、《穆亮墓志》与《牛橛造像记》的主要内容

穆亮,史书有传。《魏书》卷二十七《穆崇传》后附《穆亮传》载:“罴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显祖时,起家为侍御中散,尚中山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徙封长乐王。”历述穆亮在高祖孝文帝拓拔宏时期征治河西,击败吐谷浑,讨收醴阳,镇守洛都等功绩,宣武帝即位,拜尚书令、司空。封顿丘公。

穆亮墓志》载:“高祖崇,侍中太尉宜都贞公。曾祖闼,太尉宜都文成王。祖寿,侍中征东大将军领中秘书监宜都文宣王。父平国,征东大将军领中书监驸马都尉。”对其功勋则只载“公弱冠登朝,爰暨知命,内赞百揆,外抚方服,宣道扬化卅余载。”二十余字。

图片

图片

志与传略有差异。传载穆崇谥“丁公”,志则作“贞公”;传载“崇长子遂留,遂留弟观,字闼拔”,志则名“闼”;传载亮父平国,“尚城阳长公主”,志则作“尚城阳长乐二公主”;传称“亮卒,谥曰匡”,志则作谥“文献”。

穆亮为鲜卑人,本姓丘穆陵,后改姓穆,其妻本姓尉迟,后改姓尉。

《牛橛造像记》是穆亮夫人尉太妃为亡去的儿子牛橛造像后镌刻的题记。其文云:“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于分段之乡,腾游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途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表达了一个母亲为死去的儿子祈福的朴素愿望。

图片

图片

穆亮传未载其妻尉氏,可能因牛橛早亡,传亦不载。传中记载了穆亮另一个儿子穆绍的事迹。

二、《穆亮墓志》与《牛橛造像记》的书法艺术特色

《牛橛造像记》与《穆亮墓志》镌刻时间相隔7年,虽是一个造像题记,一个是墓志,但其字体结构相似,体势峻拔方整,用笔精进挺峭,结体紧劲之中而又开张舒展,宽博旷达,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

由于镌刻材质不同,刻工不同,《牛橛造像记》与《穆亮墓志》虽相似,但略有差异。

《牛橛造像记》较为朴拙,笔画较为简练,刻工痕迹明显,有一股山野拙趣,是典型的“造像体”魏碑。

图片

图片

穆亮墓志》则刻工较为精细庄重,字体结构严谨,字势端庄稳重。笔画棱角分明而不锋利,丰腴而筋骨内含。整体古朴天成,点画精到、细腻而不失趣味;用笔方圆兼备,寓机巧于工稳之中,是典型的墓志体魏碑。罗振玉《松翁近稿》称其“文简洁近古,乃魏志之佳者。太妃志文字亦简雅有法。”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