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的发明在世界亦为最早。漆器上的绘画虽主要为图案装饰,在其主体部分亦多表现有明确义的图画,其作法和绢帛上的绘画更一脉相通。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画有龙纹、凤纹、鸟首蛇身、人面鸟身、人身兽头等形象,作法颇为严谨,线描健劲匀整,有浓厚的装饰风,同墓出土的盒漆画乐舞图,笔法粗细不一,或平涂或仅有轮廓,交内棺漆画洒脱多了。而这些奇异的人与物混合的形象,与棺上所画又颇不相同,或为巫人娱神化装之舞。
在长沙颜家岭出土的战国漆奁,除鸟及云纹团外,其间绘有狩猎图,有奔鹿和争食之鸟,均极为生动有力且富有真实感。并画有一树,笔法婉秀多姿,尤饶画意。这不仅说明当时绘画技巧的精进,也微妙地反映了在那百家争鸣的时代,讴歌自然的老庄思想亦占一席之地,中国山水画的萌芽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为湖南长沙战国两座楚墓出土的两副帛画,它们都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义,一幅墓主为女性,细腰长袍,头上及前方有飞升前进的龙、凤为导引,可能因为死者是妇女,而这凤正是他灵魂的象征。作法线描简劲,部分以墨平涂,和当时漆画的技法效果基本一致,另一幅墓主为男性,峨冠博带,上遮华盖,侧身驭龙,龙身前下有一大鱼,龙尾立一白鸟,似在昂头瞭望。其笔法飞动,人物形象亦富神采,不似前幅之较多装饰风。这两幅帛画,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上的绘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扫平六国,建立了一统的帝国,但他虽建伟业,亦多虐政,以致到公元前206年,始皇死后仅3年,秦即灭亡而汉兴。在秦代短短十七年的统治中,史载曾造阿房宫,秦亡时被毁,大火三月不灭。又搜集六国的兵器铸十二巨大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亦迅被销熔。所幸埋在地下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今得重见天日,震惊全球。可见当时地上的宫殿壁画,必亦规模巨大。在今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绘有壁画的秦宫残壁,虽仅吉光片羽,亦可见其艺术水平。
又如龙、凤纹砖,线刻如后世白描,造型及构图设计均十分精美。至于湖北云梦县(战国时原为楚地)秦墓出入的漆扁壶上所画的奔马、飞鸟和犀牛等,形象生动有力,与战国时期的漆画风格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