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诗传•四九二•叶玉森》
诗文/卢秀辉
为叶玉森荭渔歌
前祖为旗兵,被除不贿名。
财亡父先去,儒业已初营。
归国东洋计,仕途官宦惊。
痴迷天问究,甲骨又孤行。
病起如邪虎,临殇儿女泓。
数来修述著,子媳售柴荆。
文士痛心处,其时屏弃成。
专征殷契合,入古玉刚晶。
毛笔作刀看,书诗气息贞。
他身后留下几十种著作手稿,却被他的小儿媳论斤当废纸卖掉了!
叶玉森(1880—1933),字荭渔,号中冷,江苏镇江人。
叶玉森祖先为江宁将军,顺治十六年,命八旗官兵共甲二千副,并左右路水师驻扎镇江,开始了八旗驻防京口。乾隆朝时,乾隆南巡到镇江,随行太监向叶家祖先索贿,贿赂没有达到太监的要求,诬其剑术有误,被开除出旗,发配到海安莫家庄,改汉姓叶。其后,后人陆续回迁江南,卜镇江而居。
叶玉森的曾祖叶秉高,祖父叶廷梁,皆从事商业以谋取生计;叶玉森的父亲叶溱,出身店铺伙计,后自己经营,在镇江繁华的西门大街拥有一爿京货店,经营药材和茶叶。叶溱为人乐善好施,有先辈侠义风气。叶玉森兄弟长大成人后,叶玉森去日本留学,父亲把店铺交给叶玉森的兄弟们经常,他们不善管理,把京货店搞垮了。父亲受此刺激,得了精神病,不久便撒手人寰。
叶玉森出生于镇江九如巷,一条古老的巷子,和西门大街相交汇,距离火车站、轮船码头均较近,为镇江商业最繁华之地。少年的叶玉森生于此,长于此,他在家乡完成了最初的学业。在十六岁时,他与柳诒徵、赵声、吴庠同科考取了秀才。镇江开埠很早,当时的繁荣在沪宁线上,很是为人瞩目。镇江邮政、电讯、自来水等一应俱全,轮船、火车、电气照明一样不缺。叶玉森开始以“叶中泠”的名字,为上海多家报馆撰稿,名声渐著。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谕:“废科举,兴学堂。”谕令规定:“凡学堂出身的,比照科举办法,分别给予举人、副举人、拔贡、优贡等奖励。”“十年三科之内,各省优贡照旧举行,己酉科拔贡亦照旧办埋。”此时,叶玉森已为江阴南菁学堂学生,而南菁学堂早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江苏全省高等学堂”。叶玉森按规定“已入学堂者,照章不准应考,惟优贡之额过少,按省份之大小酌量增加,分别录取朝考后,用为京官知县等项”。宣统元年(1909年),叶玉森在江苏全省高等学堂肄业,被录为“优贡”。该年,江苏被录为“优贡”的共有15名,丹徒一县有4名(镇江为丹徒)。
1909年端午节前两天,镇江发生了一件庄镜蓉污媳案。镇江城外杨家巷庄张氏被公公庄镜蓉勒毙,庄镜蓉畏罪潜逃,被张氏之叔侦知,藏在东桥福缘庵内,以出家人身份暂住。报官后,丹徒县倪和甫大令派差前往关提,于10月3日押解回镇江。但庄镜蓉不承认勒毙,指认张氏乃是自缢身亡。叶玉森、唐邦治以“学界中人”身份,邀集绅商各界至节孝祠共祭烈妇张氏,在镇江城内引起巨大的震动。两位秀才的仗义执言,给县令制造了压力,让庄家地方势力在强大的民意面前不敢嚣张。沪上多家报纸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文人纷纷作诗一或纪实报道或悼念张氏。叶玉森、唐邦治也为乡人称道。
叶玉森书法
叶玉森获取优贡后,可以候补做官的,当时清政府开始大量选派公费留学生到外国留学,给予归国留学生举人或进士的待遇,授予更高级官职。一时,留学成为风潮,自费者也大有人在。叶玉森也参加到自费留学日本的行列,于1909年底,留学日本,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学习律法。在中国国内,已开始君主立宪,留洋学生学律法,也成大热。叶玉森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1911年,叶玉森的兄长写信给他,告诉他父亲中风时日无多;叶玉森十二岁的儿子阿麟夭折,叶玉森接信后从日本回国。父亲去世后,叶玉森迁居到邻近的杨家门德仁里4号居住,母亲倪氏也由叶玉森奉养。民国初年,叶玉森担任镇江县立议会议员,后任苏州高等法院推事兼检察庭长。叶玉森是同盟会会员,有留洋背景,又学的法政,正是国内渴求之人手。叶玉森先后任安徽和县厘金局局长,在叶州、舒城等地任税务官。因为和柳亚子都是“南社”中人,柳亚子把他介绍给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倪嗣冲,任文学秘书。倪嗣冲离职后,叶玉森又给接任督军的马联甲做秘书。1918年,叶玉森任滁县县知事,1920年调颍上县知事,1923年秋任当涂县县知事,1924年底去职,到芜湖市政筹备处任秘书长。
1925年春,经柳诒徵、王伯沆介绍,叶玉森从刘鹗后妻郑安香手中购买了甲骨1300片,其中精品800片,他选拓240片,写成《铁云藏龟拾遗附考释》。他和当时的学者王襄、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都有书信往来,或谈论甲骨文字,或议论经史,乃至工作等。叶玉森卸任后,一妻一妾,3个儿子以及弟妹的一家生活,支出都由他负担,而叶家没有田产、房产和存款,压为之大,可想而知。
1929年,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所在地,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各种政治势力到处拉有用之士,叶玉森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慕名来请他当幕僚的政客很多,他都谢绝了。
1930年,他的回乡好友吴庠时任交通银行总行事务处长,见他落拓在上海,将叶玉森介绍为上海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的秘书长。叶玉森从旅馆搬到了闸北中华路、方浜路附近的交行职员宿舍。他此时已经因长期积劳成疾,得了肺气肿。但是,他白天工作的同时,每于子夜,揽卷研究学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守令古循良,人如龚与黄。
立功师太上,画笔现西方。
卫国无龙象,侵关尽虎狼。
家山好烟月,羞逐酒徒狂。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日军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交行职员宿舍附近全为日军占据,日本人大肆焚掠,叶玉森仓皇之间,没有来得及穿棉衣而出奔,竟致受寒而得病。一病10多天。吴庠为他重新找了一处房子,发电报给叶玉森在安徽的小老婆来服侍他,叶玉森的原配夫人崔氏,也从镇江赶来照顾。肺病在当时是顽症,叶玉森日见消瘦,医药无效,卒无起色。于1933年3月的一天,叶玉森逝世,享年五十四岁。丧葬费用,都是上海交通银行负担。
叶玉森家中开支大,负担重,生活困窘。叶玉森病后,想将手中甲骨出掉,托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介绍,欲卖给中央研究院,但是,没有谈成。日本驻芜湖领事馆代理领事藤村知道了,愿出巨金购买,被叶玉森拒绝了。淞沪抗战爆发时,叶玉森把所余甲骨1100片寄存给住在租界内的吴庠处。他得病去世后,甲骨竟然不见了。不久,被人卖给上海一个博物馆。又转售给在上海市立图书馆任职的周连宽,此批甲骨现藏在上海博物馆。赁良心说,吴庠对叶玉森很好,一是为他安排了工作;二是病后,都是吴庠在忙前忙后。至于甲骨,是否为吴庠吞没,不得而知。
叶玉森的《殷墟书契前编集释》,经秦更年、吴静庵等人的帮助,于他殁后第二年由上海大东书局石印出版。叶玉森的《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亦已脱稿,被他的仆人刘麻子偷走,卖给扬州书肆,至今不知下落。叶玉森遗书数万卷以及几十种著作手稿,被他的小儿媳论斤卖掉,幸被镇江的省立图书馆所收。
叶玉森著有小说多种,还能诗词;叶玉森能画,当年《镇江指南》有他的挂单;叶玉森也能治印,他是用甲骨文治印为开先河者之一。叶玉森辑有《颐谖庐水浒姓氏印谱》3册,丁仁等集的《丁丑劫馀印存》下及叶玉森等;叶玉森著《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枝谭》、《殷墟书契前编集释》、《殷墟书契前编集释》、《铁云藏龟拾遗》、《金文补空锦文说》、《金器象形文为三代图画说》等。
叶玉森的书法,多以金文、甲骨文等上古文字为主,他朝夕摹写,对古文字的形体与笔法谙熟于心。他以毛笔作刀笔,寓刚于柔,极精致细腻,颇有书卷气息。他最多的单幅作品,集甲骨文诗近百字。他注重结合、大小整齐,有饰意太过之感。郑逸梅说:“海内擅甲骨文者,罗振玉外,当推丹徒叶荭渔。”镇江金山寺《雪浪石铭》,留有叶玉森的手迹。雪浪石传为苏轼的遗物,原在河北定州,后流落在南京,为南社社员于小川购藏。1915年初冬,于小川邀叶玉森书铭,叶玉森用小篆写就,略呈碑意。铭云:“似雪非雪,不波而波。自然成文,川上风过。坚而能方,小可谕大。苏髯米颠,或揖或拜。”署款“乙卯十月中泠亭长并书”。于小川去世后,家属赠送金山寺收藏,现藏金山慈寿塔旁“四宝室”,鲜有知者。
老子兴 卢秀辉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