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此作存于敦煌研究院,大抵为民间书写者。材质为白麻纸。其书写楷中带有隶意。章法错落有致。
敦煌研究院
1944年2月,在敦煌莫高窟设立了保管、研究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员工仅十余人,常书鸿任所长,下设考古、总务两个组,开始了敦煌石窟的清理、调查、保护、临摹等工作。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继任所长,人员有较大发展,下设保护、美术、考古、资料、办公室等组室,实施了石窟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开展了石窟资料的全面调查、石窟艺术、考古、佛教内容的研究,出版了一些研究成果。
常书鸿于1943年促成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也就是现在的敦煌研究院。直到晚年他不得不调回北京。但敦煌显然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视莫高窟为“家”,“敦煌守护神”——这5个字就镌刻在常书鸿先生的墓碑上。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成立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由院党委、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分别主管院内的党务、院务、科研工作。院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院部下设行政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学术委员会兼办科研处的工作。专业部门有石窟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编辑部、摄录部、接待部等。另外,在兰州设有分院。
敦煌研究院从上世纪40年代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创业始,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工作,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和敦煌文献研究、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都有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遵循"保护、研究、弘扬"的工作方针开创了新局面,各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粮食入破历》
(14cm*65.3cm)
细 节 放 大
全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