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读关于石涛的一本书,第一次在一本书里看到石涛所作『黄山图册』二十一帧,在妙笔生花的石涛手里,黄山的景色在小小册页里,鲜活生动,百态千姿,妙趣横生。这还不是本文的重点,画中最有趣的是那些小人儿。
在这个炎热的伏天,读到这样的内容真是倍感乐趣与清凉呢!
该套册页以景色为主,虽题为『黄山图册』,却并没有很具象的某处景致,但让人一看却丝毫不怀疑是黄山,因为石涛抓住了黄山『奇松 怪石 云海 』等最主要特征。
下面聊聊画里的小人儿们,尤其在这火热的伏天,看了这些小人儿,你会感受到清凉与快乐,甚至会心一笑,在黄山天下无双的景致里,在石涛的奇妙构思里。
二十一帧画,有小人儿的共六帧无人,其余十五帧人物各有特色,个个不同。
第一帧里是两位身穿白衣的男生,站在近处一块石坡上,他们望向云海对面的风景,好像在讨论风景的妙处,又或者一个问路,一个指路,两人都有些弓腰,似乎在向迷人的风景致敬。
第二帧里,小人儿也是两位,但有些难找,因为他们不仅很小,而且被安排坐在上下相邻的两块石头上,,而这两块石头很普通地摆放在很多石头里,小人儿都对着一湾流泉,却姿态各异,服饰不同,甚至发型也是两样的,在这个作品里,石涛还用了清新可爱的颜色,更给画面增添天真清新之趣。
第三帧里的两个小人儿已经爬上高高山顶,上面那位深色衣服的背着包裹,拄着小长棍儿,他还在努力攀登,并向往着远方。而穿白衣这位是个看风景的,他盘膝而坐,俯视着山下林立的怪石,还有涌动的云海,也许正在构思一幅好画。
第四帧里共有三位小人儿,在黄山特有的平顶松林下,摆了很上镜的姿势,其中一位双臂放在一根横着的松枝上,这个群像很容易让人想到极著名的『十八学士』图画。
第五帧是一个小青绿的风景,两位登山人看起来很吃力,后面那位挑着行李,腰弯的更厉害,看到他俩,你也许觉得登黄山太辛苦,石涛好像猜到了看画人的心思,在右上方,他安排了一位意定神闲的长者,尽管他手里拿着一根登山棍儿,却像个仙人似的在指路——看到他,你是否在莞尔一笑?浮躁感也烟消云散。
第六帧里还是两个小人儿,他们距离有些远,上面那位在楼上俯望,下面这位在石畔仰视——是姿势让他们发生了联系,更是远处的流泉飞瀑让他们融在一起,在这个图里,下面的小人儿更要仔细看,因为他的衣衫和石块颜色相近,存在的空间又被三棵相交的树围拢。
石涛在这帧里用色更为灵动甚至有些俏皮,有些小石块翠绿至极,宛然如玉,静静地倚在淡蓝色巨石身边,仿佛天然的精灵引人注目。
第七帧里的小人儿几乎和石头融为一体,这里也许是莲花峰顶吧,层层石块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合围在一起,稀稀落落的小松树像是一首小乐曲谱写在这人类很难抵达的地方。右边第一丛石块往左看:一个和石头颜色一样的小人儿,正仰头弯腰,左手臂向前伸出,他还在向上攀行,一个人走着自己的路。在他的脚下是万丈峭壁,还有云雾笼罩的深不可测的谷底。
第八帧里应该是秋天的景色,近处的两棵树分别生长红绿叶片,红色圈叶圆似铜钱,稚拙可爱;绿色夹叶有些轻淡,这里不是悬崕峭壁,却有石桥廊亭与一道山间流水。
小人儿穿黑色衣服,屈身前行。他差一点就要走到廊亭里,这个动作真是有趣,假如他走了进去,我们就看不到了,这静穆的山石也少了一份灵动。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也许黄山让石涛受益终生才有这样的诗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