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著名的中山王三器,晋公盘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近几年的事。
对比中山王器铭文、《晋公盘》之前,我们不妨先讲一讲晋国重器晋公盘的故事。
2018年,山西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文物犯罪活动,晋公盘,被公安机关从境外追缴回国,才使这件2600年前晋国青铜重器重新“回家”。
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是王室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嫁女时的重要礼器,它们,是那个时代通过政治联姻维持政治联盟的真实写照。
与同为“嫁妆”的商代姒嫝鼎、西周史妣庚觯、芮伯三器(芮伯作王姊盘、芮伯作王姊盉及芮伯作王姊甗)、善夫旅伯鼎以及春秋早期陈侯壶等器相比,春秋时期的晋公盘,堪称古代嫁妆青铜器天花板。
转动的晋公盘
晋公盘是极度温情的,它承载着一位父亲对远嫁女儿浓浓的父爱。这件2600年前晋文公给宗室长女孟姬准备的嫁妆,盘内有鸟、龟、鱼、蛙等多种动物,最有趣的是19个圆雕动物均可360度旋转,“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礼记·内则》),活水洗手,沃盥之礼,多么庄重的仪式感,当水流至盘中,小动物们便会被赋予了“生命”,若隐若现的游鱼,嬉戏追逐的青蛙,仿佛定格了晋文公陪伴爱女,在池塘边嬉戏的童年美好瞬间。
与晋公盘工艺水平、历史故事、历史价值被公众广泛聚焦、被津津乐道相比,对《晋公盘》铭文大多停留在文字释义上,偶有摹本(见下图),对铭文书法的研究却难觅踪迹,其关注度远不及中山王三器铭文。
把其与中山王三器铭文对比,是因为东周文字的分类中,它们同属晋系。
中山王三器久负盛名,效仿者众多且多有作品入选国展,但若抛开入展等功利目的,《晋公盘》的诱人,何止是毫不逊色。
《晋公盘》临作(首次临摹)
《晋公盘》临作(二次临摹)
商周金文赏析之八十一
孙璋,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喜商周钟鼎、摩崖石刻、敦煌残卷,长期专注于先秦文字及书法的研究,致力于创作不一样的金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