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诸上座帖》高清字帖(繁简释文并注音)

01 黄庭坚《诸上座帖》简介

基本信息

《诸上座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其晚年杰作。该帖纸本手卷,全长92行,纵33厘米,横729.5厘米,署款为“山谷老人书”,钤有“山谷道人”朱文方玺。《诸上座帖》摘自北宋道元所著禅宗史书《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内容涉及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

作品概述

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赞誉。该帖不仅是黄庭坚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宋代草书艺术的杰出代表。

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黄庭坚在创作《诸上座帖》时,有着独特的背景。从黔州到戎州途中,他看到三峡船工摇桨,既协调自然,又带节奏感,启发了他对草书笔法的再度思考。期间又得到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他对擒纵的控制有了更大的提升,自叙乃窥笔法之妙。被贬谪黔中之后,黄庭坚痛戒酒色,读《大藏经》三年,与黄龙派的悟新、惟清两位禅师亦师亦友,禅学思想走向成熟。在戎州期间,黄庭坚以任运堂名其居,他渐开酒戒。这时他的心态已渐趋平淡,与悟新、惟清两位禅师保持着书信往来,期间曾写信给悟新禅师,对帮助他勘破生死烦恼表示感谢。

黄庭坚生于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他的书法艺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学周越入门,到元佑末年的自叙乃得古人笔意,再到元符末年草书笔势飘逸,且格律严谨,几乎无懈可击。《诸上座帖》便创作于第二阶段末至第三阶段初。

艺术风格与特点

《诸上座帖》以其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而著称,充满了禅家气息。作品中的单个字形大多呈现出辐射式结构,中间收紧,以长笔四展的形式呈现,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具体特点包括:

笔画错落有致作品中的笔画不仅连贯,而且充满节奏感,动感与力量并存,韵律独特。

结构精妙每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故事,笔画间的连贯性与动态感十足,形成了和谐又充满变化的节奏感。

逆笔运用黄庭坚在书写中常常运用逆笔的手法,取逆势,使得书法作品呈现出强烈的顿挫感。

章法奇特多变作品中的虚实相生、连断多变、错落有致、聚散有变等特点,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历史地位

在书法史上,《诸上座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草圣张旭开创了狂草,怀素以狂继颠,两人并称颠张狂素,将狂草艺术推向高峰。而到了宋代,能继承他们遗韵的黄庭坚,凭借《诸上座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帖被认为水平在唐代张旭之上,并非毫无根据。

总之,《诸上座帖》不仅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宋代草书的璀璨明珠,为后世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02 黄庭坚《诸上座帖》技法特点

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是其经典草书作品,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具体如下:

笔法特点

【提按顿挫与线条变化】善于运用特殊笔法,注重提按顿挫,常利用笔锋轨迹的微小波动来追求线条的多样变化。在临习时,要特别注重入笔的藏露锋、行笔中的中侧锋互用以及行进中的小幅度波动。

【逆笔与顿挫感】书写中常常运用逆笔手法,取逆势,使得书法作品呈现出强烈的顿挫感。逆接表现为笔笔另起,与通常的顺带写法截然不同,例如“不”字的左边三点顿挫即逆势的反复出现。

【连断灵活多变】连断处理灵活多变,有时当断而连,有时当连而断,这与张旭、怀素连笔较多的特点不同,黄庭坚行笔经常停断,时常重新起笔。

【书写速度与停顿】与张旭、怀素行笔迅速不同,黄庭坚行笔时常停顿(行笔中不断转换行笔的方向和速度,呈现出不流畅的感觉),特别是横画的停顿非常明显,似有一波三折之感,书写速度较慢。这种笔法适合大字书写。

结构特点

【辐射式结构】单个字形大多呈现出一种“辐射式”的结构,中间收紧,以长笔四展的形式呈现。每个字形虽然有着长横、长竖和大撇大捺,但似乎每个字的中间都有一个圆心。

【欹侧变化丰富】字形的欹侧变化非常丰富,不受传统笔法结构的束缚,使得相同的字形千变万化。

【展蹙效果明显】有些字的笔画在故意缩短上收时,“展蹙”效果十分明显,形成了长笔短画、多姿多态的美感。

【收放夸张】空间结构属于大开大合、夸张收放的风格,横向、纵向伸展,呈现出大气磅礴、奇崛豪迈的特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要这样伸展,有些字需要收紧,如独体字、多横的字以及字内中横画比较多的字都可以写紧凑一些,与其他放开部分形成对比,增强变化。

章法特点

【错落有致】大小的错落排布在摆荡中穿插,让人在惊险中求稳,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虚实相生通过字形的大小、点画的展蹙等方式有意使得某些字或某一笔显得特别突出,形成了虚实相生的美感。

【聚散有变】有时聚字成组,有时单字散置,在穿插的笔画变化中,往往出人意料,让人赏心悦目。

【伸缩变化明显短点代表缩,长线代表伸,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字体结构。

03 黄庭坚《诸上座帖》临摹要点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其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充满禅家气息。以下是临摹《诸上座帖》的一些要点:

笔画风格

黄庭坚的笔画连贯且充满节奏,动感与力量并存,韵律独特。在临摹时,要注意笔画间的连贯性和动态感,以及笔画的粗细变化和速度的快慢。

结构特点

《诸上座帖》的单个字形大多呈现辐射式结构,中间收紧,长笔四展。在临摹时,要注意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安排,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

章法布局

《诸上座帖》在章法上具有虚实相生、连断多变、错落有致、聚散有变等特点。在临摹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处理,以及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

用墨技巧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墨色丰富多变著称。在临摹时,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情感表达

黄庭坚的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流露。在临摹时,要尝试理解和体会黄庭坚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如何通过书法来表达这些情感。

文化内涵

《诸上座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既有儒家的思想内涵,又有道家的自然韵味。在临摹时,要注意理解和体会这些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通过书法来表现这些内涵。

总的来说,临摹《诸上座帖》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注重对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黄庭坚《诸上座帖》高清字帖
母本文件5055×8740像素(600像素/英寸)
高清彩喷打印

活动字卡

图片
图片
↑ 添加微信订购字帖和高清电子文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墨斋&经典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