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年前这块书法刻的十分草率潦草,“骑兵马上杀到洛阳了,谁还有耐心雕花”,但依然称得上是魏碑佳作,刀劈斧砍,转折处翘个兰花指
20品经典魏碑、越揣摩越喜欢
北魏《李颐墓志》,未见著录。正书,计三百八十二字。北魏正光元年(520)刻。此书结体端严峻整,用笔方劲。是北魏墓志中的佳作。
北魏
北魏正光元年(520),洛阳城外新立了块石碑。过路的百姓瞅着碑上密密麻麻的蝌蚪字直嘬牙花子:"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家还修得起墓志?"
他们不知道,碑主李颐年轻时在平城(大同)跟着孝文帝混过饭,后来跟着大老板迁都洛阳,算得上北魏集团元老级员工。可惜他咽气的时候,正赶上"六镇起义"套餐大促销——北魏这艘大船已经开始嘎吱漏水了。
李颐的曾祖父叫李虎,听着像要上山打老虎,实际是鲜卑慕容部老铁。当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揍刘宋,李虎带着部曲冲进河南抢地盘,活脱脱北方游牧民族版"拆迁队"。
后来北魏搞"汉化改革",李家火速改汉姓,从慕容虎秒变李虎——就跟现在公司上市前改个洋名似的,都是混圈子的基本操作。
等到孝文帝元宏(本名拓跋宏)上台,李颐正式入职北魏公务员系统。这位老板有个怪癖:死活要搬家。平城(大同)办公室用了快百年,他说洛阳风水好,带着文武百官扛着键盘就往河南跑。
李颐这帮老臣心里骂娘:"平城暖气费都交到公元500年了!"但面上还得高呼:"老板圣明!"毕竟鲜卑贵族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的KPI都完成了,不差这趟搬家费。
李颐在洛阳混得风生水起时,北边出事了。六镇将士们闹情绪:"凭啥洛阳那帮人吃香喝辣,我们戍边的只能喝西北风?"破六韩拔陵带头掀桌子,史称"六镇起义"。
朝廷急调李颐去怀朔镇灭火,老李看着战报直拍大腿:"当年尔朱荣他爹尔朱新兴还在我手下喂过马,现在他儿子都当上契胡酋长了?"
这尔朱家后来搞出"河阴之变",把北魏宗室两千多人打包送进黄河喂鱼,堪称史上最狠乙方造反。
李颐最终死在工作岗位上,墓志上夸他"忠贯白日,节励秋霜",翻译成现代话就是:"996加班猝死,追授劳动奖章。"
更惨的是他死后才十年,北魏就分裂成东魏西魏。高欢和宇文泰两大权臣拿着皇帝当提线木偶,比现在直播带货砍价还热闹。
细看《李颐墓志》书法,那是典型的"洛阳体"魏碑,横画起笔像刀劈斧砍,转折处却突然翘个兰花指(燕尾)。
考古学家后来发现,北魏末年墓志越修越潦草,连错别字都懒得改。想想也是,今天刻完碑,明天尔朱荣的骑兵可能就杀到洛阳了,谁还有耐心雕花?
最讽刺的是,李颐墓志末尾写着"永垂不朽"。结果北魏亡了,尔朱家亡了,连刻碑的工匠都没留下名字。只有这方石头在邙山墓群里躺了千年,直到民国被军阀挖出来换烟土钱——历史有时候比郭德纲相声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