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色彩鲜明的东周铭文中,齐国铭文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齐国铭文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经历了继承西周晚期风格、逐步渐变、形成个性的过程,而是进入东周便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端庄典雅(如《齐叔姬盘》)与恣肆放逸(如《洹子孟姜壶》)、理性色彩与浪漫情怀等多种风格并存。
通常,古文字学家将东周文字分为秦、楚、齐、晋、燕五系,五国铭文风格也往往被定义为,秦国整饬端庄,楚国浪漫摇曳,齐国秀丽挺拔,晋国内敛含蓄,燕国严谨朴实。
其实,用一种风格定义齐国铭文,是件很难的事情。概因无论线条、造型、章法还是铭文韵味、气息,齐国铭文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更多元、风格更多样的鲜明特点。
以风格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窥得齐国铭文全貌。
开放中的书写性。齐国毗邻海洋,齐文化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思想上的自由和开放,表现在铭文书法上,许多铭文天真烂漫,妙趣横生。如《洹子孟姜壶甲·乙》《陈逆簠》《陈逆簋》等,做篆如草,笔短意长,跌宕起伏,书写意趣浓厚。单刀刻款铭文《公孙壶》,奇特峻拔,铁线飞舞,沉着痛快,清爽劲健。《子禾子釜》纵横交错,无拘无束,收放自如。
图12.春秋晚期《齐良壶盂》
图13.春秋晚期《齐侯盂》
图14.战国早期《禾簋》
西周遗韵的承继。多见于春秋时期,此类铭文继承了西周晚期铭文风格特点。端庄典雅,线条圆润,布局疏朗有序,横成排,竖成列,庄重肃穆,但线条已呈现纤细趋势,有些造型稚气动人,已与西周晚期铭文略显差异。
图15.春秋早期《齐侯子行匜》
《公孙壶》临作
--商周金文赏析之七十九--
孙璋,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喜商周钟鼎、摩崖石刻、敦煌残卷,长期专注于先秦文字及书法的研究,致力于创作不一样的金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