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画坛,高手辈出,大师林立。
黄宾虹的山水重构着中华大地,徐悲鸿的野马奔腾着时代激情,在这些或浸润过传统文化、或吸收过西式技法的知识分子型画家之外,有一个白丁却能异军突起,以其天才的领悟横扫中国艺术圈,摘得了绘画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他笔酣墨饱,意境淳厚,书画中洋溢着生气勃勃的气息;
他曾“衰年变法”,十载闭门修炼技艺,66岁终于功成;
面对日军侵略,他以死相搏,作画抗争……
他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影响最广、最深远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影响了无数人,也是国际范围内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画家。中国曾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这位百年巨匠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 黄永玉创作的《齐白石像》
从木匠到画匠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名纯芝。
他出身贫寒,父亲为着他以后有一门谋生的技艺,便让他拜自家的远房亲戚为师,去学了木匠。20多岁还在做木匠学徒的他,跟着师傅一起出门做活,偶然在雇主家看到半部《芥子园画传(谱)》。 这对自幼喜爱画画的他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赶紧把书借回家。
“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
| 齐白石遗物《芥子园画传》摹本
北京画院藏
| 齐白石 柴爬 纸本水墨 133.5×33.5cm
北京画院藏
1889年,湘潭士绅胡沁园偶遇正在雕花木作的齐白石,爱其才华,收为徒,授之诗文格律,胡沁园又将当时的书画名家陈少蕃介绍给齐白石,使随其习书画。拜师之后,齐白石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这也成为年青的齐白石脱离木匠生涯,渐渐转向乡间文人与画师的起点。
画了几年,齐白石画出了一些成绩,1899年,在朋友张仲的引见之下,齐白石拜见了湘潭名士,一代经学大师王闿运。时人称之为湘琦先生。王闿运赞其画与篆刻,遂收为门生。
1902年,齐白石应好友夏午诒之邀,第一次踏出湘潭,走走停停,逛遍了大半个中国。
此时的他以大自然为师,渐渐悟出画画的真谛,慢慢形成了“红花墨叶”风格。
| 齐白石 借山图 纸本水墨 30.0cm×48.0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 齐白石 草间鹌鹑 纸本墨笔 30.0×39.0cm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北漂”路上,幸遇知己
40岁之后,1902年—1909年期间,齐白石曾踏足西安、北京、江西庐山、广西桂林、广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由北至南,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探访何处是适合自己卖画居留之地。并以诗画会友,所到之处,也有知己佳话。
50岁的时候,齐白石已经决定后半辈子回到家乡,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1917年,乡下匪患堪扰,齐白石在家乡处于一夕数惊,“一时逃窜计都无”的境况。加之诸多好友相劝他来京,齐白石数度前往北京,已有北上定居之念。
他曾转述友人胡南湖的劝说,称:“乙未冬,余三游京华。将归,湖北胡鄂公劝其不必,以为余之篆刻及画,人皆重之,归去湖南草间偷活何苦耶?况辛苦数十年,不可不有千古之思,多居京华四、三年,中华贤豪长者必知世有萍翁,方不自负数十年之苦辛也。”
1919年,为了生存,抑或为了梦想,57岁的齐白石决意长留北京,以卖画度日。
| 齐白石北京故居
当时,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却仍鲜少有人问津。
某天,齐白石的卖画摊位无人理睬,梅兰芳便与他寒暄了几句化解尴尬。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 齐白石与梅兰芳
| 陈师曾
| 齐白石与徐悲鸿
| 齐白石 万竹山居 纸本水墨 102.5×49.5cm 北京画院藏
| 齐白石 上学图 纸本设色 34.5×25.0cm 北京画院藏
为万虫写照
要画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 齐白石 花卉草虫 册页
| 齐白石 墨梅 纸本墨笔 116.0×42.5cm 1917年
北京画院藏
| 齐白石《松鹰图》103×34cm 纸本设色
| 齐白石 《红荷鸳鸯》136.5×62cm 纸本设色 1939年
齐白石的人生“七戒”
| 齐白石和小孙儿在一起
| 齐白石《玉簪花》103×34cm 纸本设色
| 齐白石《闻雷当变》64×33cm 纸本水墨
| 齐白石《石芝图》100×33cm纸本设色 1931年
| 齐白石 《菊花蛱蝶》 设色纸本 104×34.5cm
| 齐白石《壶酒盘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