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齐白石,不为人知的历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国的画坛,高手辈出,大师林立。


黄宾虹的山水重构着中华大地,徐悲鸿的野马奔腾着时代激情,在这些或浸润过传统文化、或吸收过西式技法的知识分子型画家之外,有一个白丁却能异军突起,以其天才的领悟横扫中国艺术圈,摘得了绘画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他笔酣墨饱,意境淳厚,书画中洋溢着生气勃勃的气息;


他曾“衰年变法”,十载闭门修炼技艺,66岁终于功成;


面对日军侵略,他以死相搏,作画抗争……


他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影响最广、最深远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影响了无数人,也是国际范围内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画家。中国曾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这位百年巨匠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图片

| 黄永玉创作的《齐白石像》

从木匠到画匠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名纯芝。


他出身贫寒,父亲为着他以后有一门谋生的技艺,便让他拜自家的远房亲戚为师,去学了木匠。20多岁还在做木匠学徒的他,跟着师傅一起出门做活,偶然在雇主家看到半部《芥子园画传(谱)》。 这对自幼喜爱画画的他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赶紧把书借回家。


“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

图片

| 齐白石遗物《芥子园画传》摹本

北京画院藏

图片
每日收工后,点起松油灯,一幅幅勾画。不到半年时间,勾画的习作都可以订成16大本了。

喜欢画画的纯芝不停拜师,自此与画画结下一生之缘。
图片

图片
图片

| 齐白石  柴爬  纸本水墨  133.5×33.5cm

北京画院藏

1889年,湘潭士绅胡沁园偶遇正在雕花木作的齐白石,爱其才华,收为徒,授之诗文格律,胡沁园又将当时的书画名家陈少蕃介绍给齐白石,使随其习书画。拜师之后,齐白石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这也成为年青的齐白石脱离木匠生涯,渐渐转向乡间文人与画师的起点。


画了几年,齐白石画出了一些成绩,1899年,在朋友张仲的引见之下,齐白石拜见了湘潭名士,一代经学大师王闿运。时人称之为湘琦先生。王闿运赞其画与篆刻,遂收为门生。


1902年,齐白石应好友夏午诒之邀,第一次踏出湘潭,走走停停,逛遍了大半个中国。


此时的他以大自然为师,渐渐悟出画画的真谛,慢慢形成了“红花墨叶”风格。

图片
图片

| 齐白石  借山图  纸本水墨  30.0cm×48.0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图片

| 齐白石  草间鹌鹑  纸本墨笔  30.0×39.0cm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北漂”路上,幸遇知己

40岁之后,1902年—1909年期间,齐白石曾踏足西安、北京、江西庐山、广西桂林、广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由北至南,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探访何处是适合自己卖画居留之地。并以诗画会友,所到之处,也有知己佳话。


50岁的时候,齐白石已经决定后半辈子回到家乡,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1917年,乡下匪患堪扰,齐白石在家乡处于一夕数惊,“一时逃窜计都无”的境况。加之诸多好友相劝他来京,齐白石数度前往北京,已有北上定居之念。


他曾转述友人胡南湖的劝说,称:“乙未冬,余三游京华。将归,湖北胡鄂公劝其不必,以为余之篆刻及画,人皆重之,归去湖南草间偷活何苦耶?况辛苦数十年,不可不有千古之思,多居京华四、三年,中华贤豪长者必知世有萍翁,方不自负数十年之苦辛也。”


1919年,为了生存,抑或为了梦想,57岁的齐白石决意长留北京,以卖画度日。

图片

| 齐白石北京故居

图片
图片

当时,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却仍鲜少有人问津。


某天,齐白石的卖画摊位无人理睬,梅兰芳便与他寒暄了几句化解尴尬。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图片

| 齐白石与梅兰芳

图片
图片
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是认识陈师曾后才得以转变。

据齐白石《自述》,提及陈师曾对他的影响:“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话正合我意,我常到他家去,和他谈画论世,我们所见相同,交谊就愈来愈深。”

1917年7月,陈师曾在北京琉璃厂南纸铺,偶然见到齐白石挂出的画作与印刻,便慕名到齐白石借寓的法源寺拜访。

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十多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图片

| 陈师曾

图片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面貌。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所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英年早逝,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同行的口诛笔伐。

1929年,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然而,此时的他年已66岁。为提升齐白石的地位,徐悲鸿在展览会上预定他的画作,为他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齐白石在赠给徐悲鸿的一幅画上题诗云:”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我身手出异怪,鬼神使之非人能。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
图片

| 齐白石与徐悲鸿

图片

| 齐白石  万竹山居  纸本水墨  102.5×49.5cm  北京画院藏

图片

| 齐白石  上学图  纸本设色  34.5×25.0cm  北京画院藏

为万虫写照

要画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图片

| 齐白石 花卉草虫 册页

图片

| 齐白石  墨梅  纸本墨笔  116.0×42.5cm  1917年

北京画院藏

图片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要画就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艺术才华,还得到了湖南老乡毛主席的欣赏。1949年,毛主席亲笔致函给齐白石,请他以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之后,毛主席非常关心齐老的生活,曾派人送了三棵人参给他补身体。
图片
图片

| 齐白石《松鹰图》103×34cm 纸本设色

图片

| 齐白石 《红荷鸳鸯》136.5×62cm 纸本设色 1939年

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齐白石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齐白石的人生“七戒”


齐白石一生恪守保养身体的“七戒”。

他一般睡得早,每夜保证足够的睡眠,而且讲究睡眠质量。

一戒饮酒:他深知饮酒有害健康,只偶尔饮少量酒,平时从不喝烈性酒。

二戒空度:他每天绘画不止,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

三戒吸烟:齐白石不吸烟,亦不备烟。

四戒懒惰:坚持自己料理生活,洗碗、扫地等活都亲自去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戒狂喜:隐乐于心,平静坦然,毫无常人的狂喜之态。

六戒空思:思想不能杂乱无章地忆旧,不能自制。

七戒悲愤:齐白石处世悠然,既不大喜过望,也不大悲大泣,始终保持平静乐观的人生态度。

齐白石乐观豁达,且坚持锻炼身体。虽年近百岁时,他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运笔作画毫不费力。
图片

| 齐白石和小孙儿在一起

图片

| 齐白石《玉簪花》103×34cm 纸本设色

图片

| 齐白石《闻雷当变》64×33cm 纸本水墨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画下了绝美的牡丹,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毕加索感慨道:“齐白石先生画的鱼虽没有上色,但却让人看到了长河和游鱼,他的墨竹和兰花更是出神入化,我完全临摹不出来。”

余秋雨曾说:“大地赋予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

美术评论陈传席更是高度评价:“我把齐白石列为20世纪在中国画方面最有影响的画家之首,除了无知的人之外,恐怕都会承认。”
图片
图片
在齐白石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从木匠到巨匠,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写俱佳,成为中国画历史时代的符号。
图片

| 齐白石《石芝图》100×33cm纸本设色 1931年

图片

| 齐白石 《菊花蛱蝶》 设色纸本 104×34.5cm 

图片

| 齐白石《壶酒盘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