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与虚谷

阿郡 南中绘境 2023年06月20日 09:11

塞尚与虚谷|风景与山水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


二人几乎同一时代,17世纪的中国山水已落入以笔墨为核心的陈陈相因逼仄境地,至19世纪山水没落花鸟再兴。虚谷作为清末一位极具个性的画家,因其用线的意味及其线的组构极具形式的律动而闻名。在塞尚大量未完成的半成品中我们可以窥看二人一致的短线颤笔,但殊途而不同归,画面只是有些表象的相似。


虚谷的眼光并不在现代的范畴,而塞尚追寻坚固形体在画面的均衡形式中,二人的形式都是自发而非刻意表现,但虚谷的冷峭清奇是文人画最后的倔强,此时海派巨匠如吴昌硕、任伯年皆已融入市井趣味,吴昌硕虽入古出新但在山水无所作为,这里唯有虚谷有些许山水小品高妙入神,但于山水已无力回天。


塞尚以印象派为基点开始对风景真正的探索,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与自然平行的工作着。这种观念可以说对随后二十年的现代艺术有着炸裂性影响,艺术开始进入一个自我的深层次的思考,并对绘画本质的、思辨的、规律的、数学的、音乐的、形式的、抽象的等等进行着个人的诠释与实践。

此时中国的绘画,正在寻着碑学兴起而进行“以碑学入画”的探求,碑学本是对传统文人书法审美与趣味的反叛,只是与彼时西方艺术的觉醒存在着对绘画本体的深刻洞察不同,自1636年艺坛祭酒董其昌殁后,此后三百年的画界未有称雄者,至清末海派画家群体不能力缆狂澜,没有充分的绘画理论支撑,渐沦为末代小趣味的狂欢。

碑学入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勃兴促使黄宾虹、潘天寿等思考民族的美学与艺术价值,成为诠释东方传统美学的现代水墨代表。同样的背景徐悲鸿的绘画接洽的是海派任伯年的市井灵动趣味,徐悲鸿的碑学书法早熟与现实主义造型的深造,使其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中都带有彼此的烙印。其余如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等则另有所求,此处无关宏旨,不再展开。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潮下,虚谷一方外之士,一脚在红尘市井,一脉在孤高寡合的传统文士性格中,乱世如飘蓬,拧巴且真率的活着,这也是虚谷绘画中线条带有的特征。如果横向比较,虚谷的力度便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彼时鸦片战争使得清朝国祚在这片深沉的文艺大国摇摇欲坠,国耻之外陌生而新潮的文艺也随之而来,虚谷及其余海派巨匠却并未心系于此,只是在东方的艺术史谱系中向着笔墨的象牙塔中倔强的生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