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学晋人书作的都知道王羲之书法无法放大,会限制学书者创作风格,在秀逸气韵中挣脱不开,好在颜真卿改变了这个问题,将字体结构与行笔气势放大。
开创了大字之风,弥补了“二王”的不足,可惜颜真卿的传世墨迹极为稀少,大多都是碑文,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从死板的碑文中见笔路。
无法领悟行笔的气韵跟点画、墨色的精细变化,让临摹的困难度加大,其实学习“颜体”不用非从颜真卿下手,临摹“古今学颜第一人”钱沣的字就不错。
钱沣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大家,其字主要取学颜真卿,略带有欧、褚笔意,点画厚重凝实,有着“颜体”正大方博之象,字字犹如颜真卿“重生”。
而且他在人品上也恪守着颜真卿具备的正直,勇敢弹劾贪官污吏,清代史书评价他“素以直声震天下”,世人尊称他为“滇中第一完人”。
更是为其字增添了几分刚毅清严之气,在钱沣的传世墨迹中,有着“扛鼎之力”的就是大字《楷书册》,此作全文共计42个字,单字大小约为14厘米。
卷中字体端庄稳重,笔势流畅痛快,点画筋骨遒劲,笔笔力透纸背,有着铮铮铁骨之力,墨色也极为浓厚,粗细、虚实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烈。
同时钱沣将“篆籀笔法”与诸位大家相融合,一笔一画呼应有序、融会贯通,与“八法”贴合,字字都十分经得起深究,但也有人觉得清人楷书不具备古质。
与今人书法并无差别,还不如临摹当代的“田楷”,“田楷”书写极为规整,点画平直僵硬,没有独特风格,算不上真正的艺术之品。
不具备此作豪放开张、峻拔阳刚的气格,而且自颜真卿之后,学习“颜体”的名家,所流传下来的墨迹极为稀少,此作就是万里挑一的珍品。
不仅深得颜真卿大字的豪放气势,还能清晰观察到其中的行笔路径,以及点画的意趣,让我们在临摹时用笔自然流畅,足以吊打板滞的“田楷”。
不会让自我楷书变的呆板,时常临摹,可以让我们笔力更加凝厚,减少飞浮之弊,继承正宗的“颜体”楷法,让楷书与古人更加贴近。
并逐步激活自身的创造能力,而且钱沣的大字楷书,在墨色、笔法和章法上一个蛛丝马迹的变化,都会让我们在书法实践与理论上受益匪浅。
所谓“用笔千古不易”,中国书法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件墨迹具有完备、细微的笔法,即便是学习其他书体的学者,也能从中感悟到笔法的奥秘。
值得大家人手一件,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件非常稀有的“珍藏本”,在整个书坛十分难得,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钱沣的《楷书册》进行超高清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