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桃花源记,这张手卷起手乍看以为弘仁所画,中段树法又似八大,总之与八大山人其他山水不甚相近。落款题跋为真,并有陈衡恪与齐白石跋尾,但跋尾并未言及所画主题,所以画的真伪存疑。
八大山人明宗室,愤华夏沦于异族,佯狂避世,托情诗画,与清湘大涤子志节并高,不独以艺事传也,庚申十一月,陈衡恪借观。朱雪个(八大山人别号)人品陈师曾已言之矣,但画笔明清间大涤子而外,八大山人而已,四王辈未能梦见也,余见八大山水固多,当以此幅之精妙为第一,爱不释手,记而归之。辛丑秋八月,齐璜。从二人的跋文来看,在民国时期八大山人的艺术声望还需借鉴石涛,与石涛相提并论才能凸显八大山人的水准,无论是人品与志节,还是山水艺事,可知的是石涛名扬当世,而八大是生前身后名,被后人尤其是名画家不断加持才名望见显。自古以来,写意画家多伤心之人、苦难之人,从事写意者多不图现世报,而是冥冥中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使命的召唤,他们毕生的苦难为后人提供了至高境界,也为民族立心,成为灵魂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