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小讲堂(一):昆虫的特征及历史

李云灏 动博科普 2025年03月12日 09:01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类群,推测种类可能超过1000万种。几乎遍布陆地生态系统的所有角落,从极地到高原,从雨林到沙漠,甚至是海面上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先给大家看几个少见的生存环境。

图片

石油赫水蝇幼虫 Helaeomyia petrolei

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其幼虫可以在沥青中生存

图片源:截图自——哔哩哔哩网站《沥青坑是死亡陷阱。除了这只苍蝇。》

图片
图片

羚羊礁海蝽 Hermatobates lingyangjiaoensis

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羚羊礁上生活的羚羊礁海蝽,涨潮时会躲进礁石的孔洞里,靠体表的拒水毛形成的气膜呼吸,退潮后在海面上觅食

图片源:格致论道讲坛

图片

碱水蝇 Cirrula hians

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湖水盐度是一般海水的两倍以上。

图片源:iNaturalist

图片

南极蠓 Belgica antarctica

只生活在南极大陆上的一种双翅目昆虫,是一种不会飞的“蚊子”,终生陆生。

图片源:iNaturalist


虽然昆虫总体上并不受人待见,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昆虫,像每天在我们耳边“嗡———”个不停却又打不到的苍蝇、蚊子,在家里蹭吃蹭喝又清理不掉的蟑螂,以及看似勤勤恳恳却又经常摸鱼睡觉的蜜蜂,有爱有恨。那昆虫有哪些特征呢,这些虫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昆虫的特征:

很多家长在带着小朋友外出露营的时候,经常会发出惊呼:“啊!!!虫砸!!!”但定睛一看,emmmm~家长口中所说的“虫子”包括但不限于:蜘蛛、蜈蚣、蚂蚁、马陆等等,只要不是四条腿的全部都叫虫子,反正大概也未必十分错嘛!那什么样的才能叫昆虫呢?


一般来说,只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才能称之为昆虫(好像说了句废话),它们身体分为头部、胸部以及腹部三个部分,三对足、两对翅,有复眼,拥有这些特征的基本可以称之为昆虫。

图片

中华剑角蝗 Acrida cinerea

图片来源:https://www.meipian.cn/31y8a3w8


当然,生物没有绝对,总有那么几个叛逆的,比如:

图片

二尾蛱蝶 Polyura narcaea

图片源:iNaturalist


蛱蝶科昆虫前足胫节退化,股节紧紧缩在胸前,看上去只剩两对足活动,常被称为“四足蝶”。

图片

日本弓背蚁 Camponotus japonicus

图片源:李云灏


蚁科昆虫的雌性成虫翅膀脱落,在繁殖期时才可以看到雄蚁和雌蚁长出翅膀进行婚飞。

图片

捻翅目(虫扇)科 Stylops melittae

图片

中华日大蚊 Tipula sinica

图片源:iNaturalist


还有特殊的,捻翅目的前翅和双翅目的后翅特化成平衡棒,看上去就剩两只翅。


不过嘛,各家的叛逆儿童都不在少数,后面还会讲,这里就不赘述啦。



虫之历史:

昆虫之所以如此繁盛,跟它们悠久的演化史是有关系的。它们拥有近4亿年的演化史,先来一个简单的演化树给大家看一看。

图片

昆虫系统发育树

图片源:最新研究发现昆虫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约4.8亿年前 - 蜘蛛网 趣味科学网站 (eeook.com)


怎么样?看完演化树懵不懵?


目前已知最早的六足类节肢动物是来自早泥盆纪的一种长相接近于Leverhulmia mariae(类似于腹部长脚的石蛃)的动物,大概长下图这样。

图片

Leverhulmia mariae

Leverhulmia mariae的两种复原图,但根据分子生物学显示,昆虫祖先在志留纪晚期就已经登陆了

图片截自——【鬼谷说】昆虫: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_哔哩哔哩_bilibilii


它们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食,甚至“为了”吃土,将头部的三对附肢演化成了现在的口器,能够让它们更好地吃土。随后它们的胸部背侧长出了横向的背板,突然这些背板变得可以扇动,然后昆虫就变成了目前已知第一个飞上天的动物——生活在3.25亿年前早石炭纪的德利奇虫(Delitzschala bitterfeldensis)。

图片

德利奇虫 Delitzschala bitterfeldensis

目前已知最早的飞行昆虫,属于已灭绝的古网翅目(Palaeodictyoptera),其中有些物种可能具有三对翅膀,也是帅到没朋友!

图片源:见水印


等等!怎么突然就起飞了?中间的剧情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化石并不是那么容易形成,德利奇虫与其不会的飞的祖先之间有一个长达6500万年的化石极度缺少的时期(六足空缺期Hexapoda Gap),所以人们压根就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不过不重要,自此之后,昆虫纲便一飞冲天。在石炭纪更是出现了目前已知最巨大的昆虫——巨脉蜻蜓(Meganeura monyi)。

图片

巨脉蜻蜓 Meganeura monyi

目前已知最大的昆虫,属于已灭绝的巨差翅目(Protodonata)昆虫,和蜻蜓关系较远,翼展可达70cm

图片源:见水印


而正是由于昆虫的出现,帮助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减弱了冰期的摧残。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大气中的CO2固定在体内,而死后这些植株常被埋入地下形成煤炭,这些被固定的CO2很难回到大气中。CO2大量流失就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直至进入冰期,像24亿年前的休伦冰河期(Huronian glaciation)、7亿年前的雪球地球事件(snow ball earth)以及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等等,多少都跟这些植物或者光合作用者有关,对早期生命来说绝对都是灭顶之灾。

图片

雪球地球事件 snow ball earth

图片源:86 起源:地球曾经全部被冰雪覆盖-搜狐 (sohu.com)


而昆虫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由于有些昆虫会啃食木头取食其中的细菌或纤维素,让树木变得疏松多孔,为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提高了它们对朽木的分解效率,使得CO2能重新回到大气中,自此地球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什么特别严重的冰期。


除了吃土啃木头,昆虫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手,除了上面提到的巨脉蜻蜓,还有生活在早三叠纪的泰坦鸣虫(Gigatitan vulgaris)等,都是位于食物链上层的捕食性昆虫。

图片

泰坦鸣虫 Gigatitan vulgaris

属于已灭绝的巨翅目(Megasecoptera),该目为直翅目昆虫的祖先类群,有些物种已具备鸣叫能力

图片源:https://tieba.baidu.com/p/8012257483


然而就在昆虫一路高歌猛进之时,突然就被踩了一脚刹车,而踩刹车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脊椎动物。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出了下颌,给海洋带去“颌平”,登陆之后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早期倒是对昆虫没啥影响,一直到三叠纪中期,体型大于10cm的到处都是,毕竟地上跑的抓不住天上飞的。结果...........翼龙来了。昆虫:“我@*#*#@&¥!”此后,昆虫便缩小到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大小,算是昆虫演化史上少有的几次吃瘪,真是“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图片

蛙嘴翼龙(Anurognathus)捕食丽蛉(Kalligrammatidae)

图片源:见水印


不过几亿年的演化史,这些小事昆虫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它们熬过一次又一次的物种大灭绝,却依然保持繁盛。虽然它们微如尘芥,但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地球属于它们。套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它们是虫子,微不足道,朝生暮死!它们是虫子,天荒地老,生生不息!

——芳斯塔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