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北部的尴尬境地——从地铁11号线规划建设的一波三折说起

**长文预警:本文篇幅较长,完整阅读约需5~10分钟,但叙事清晰,通俗易懂,欢迎阅读!

正文开始

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西起新首钢,东至丽泽商务区,是一条横穿石景山南部、丰台区北部的全新线路。作为北京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得批复一年多后,于20247月启动工程勘察设计,到目前仍未公示设计方案,已经晚于预期三个多月且还在继续拖延。回顾11号线的规划建设历程,与它的主要途经地区——丰台区北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着何其相像的命运。

图片

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线路示意图(图源:@北京交通大作战)

丰台区北部,是一片找不到任何一个地理名词能够精准代表之的奇怪区域。以大众能够接受的通常认知,可以泛指以下这片区域——北抵莲石路、南至丰台北路和京港澳高速、东到西三环、西至张仪村。这里以丰台的发祥地丰台镇为坐标原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丰台镇以北、属于丰台区”的这么一块地方。

丰台北部由以下几个片区组成——金家村、靛厂、小井、岳各庄、青塔、小屯、吴家村、张仪村。翻开地图看看这片区域,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目前仍无任何轨道交通线路,10号线以外、1号线以南、14号线以北的这么一大片空白,如同被轨道交通线网“扔出去了”一样显眼,这在五环以内的今天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丰台北部为何会有如此尴尬的事情,那就要看看这片区域是如何落得如此尴尬之境地的。

图片

红框范围基本就是丰台区北部的范围

图片

这一片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并不落后

20世纪30年代之前,阜成门和广安门外就是大片的农村,现今丰台区北部这一区域当时分属北平郊四区和河北宛平县。全面抗战爆发也就是北平沦陷后,日寇看上了北平西郊,从1939年开始搞了一个“西郊新市区”,范围是公主坟以西、玉泉路以东,预备将来迁入更多的日本侨民。但是这个计划只完成了几条道路修建,小日本就被中国人民赶回了东洋老家。

日本人留下了“三横五纵”道路,五纵:玉泉路、永定路、丰台路(今西四环)、万寿路、翠微路,三横:复兴路、太平路、北太平路。“西郊新市区”虽然不属于丰台区,但与今天的丰台北部只隔一条莲花河,日后在丰台北部的发展中起到密切作用,现今丰台北部的几条南北向道路皆是与这“五纵”对接的。

图片

日占时期北平地图,图中红框“西郊新市区”非常明显(图源:凌玖妖龄)

图片

海淀区最南部就由“西郊新市区”而来,也是北京西部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区域

话说回来,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曾想完整保留老北京,以西郊新市区为基础建设新首都,但这个想法没有被采纳,也不能说完全没采纳,还是借鉴了其中一点点思想,在三里河建设了行政区。西郊新市区就这样没能迎来新的辉煌。

即便如此,五十年代还是在今天的丰台北部建设了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北京市大理石厂等企业,就是看中了这里有“西郊新市区”的道路基础与北京城区相连。这一片区域在当时是很有区位优势的。

图片

摆放在二通厂老厂区门口的退役蒸汽机车(摄于2016年)

90年代之前,丰台与主城区还没有连片,丰台作为城镇的范围仅限于丰台镇,也就是正阳大街周边。从这张80年代的地图可以看到,现如今的丰台北部在当时就是一个个的村,根本不是建成区,这些地方虽然隶属丰台区,但是距离长安街延长线的建成区明显更近,这种格局一直到今天都有着深远影响。

图片

1981年北京市地图丰台区北部部分(图源:天津溜达哥)

丰台北部的大发展有2次。

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在青塔建设了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青塔小区,由蔚园、秀园、芳园、春园4个小区组成的超大社区,用来安置因建设北京西站而产生的拆迁人口,八九十年代风靡北京的塔楼第一次出现在莲花河南岸,丰台区北部由此开始大规模城镇化。

图片

青塔小区开启了丰台北部城市化的篇章

第二次是2003-2005年,建起了长安新城、万科紫台等一批现代化社区,莲石路通车,靛厂新村的菜地铲除并建起了郑常庄热电厂,青塔西路与程庄路贯通,丰台北路-丰体南路完成快速化,丰台北部的城镇化基本完成。尽管后来有千禧街的开张、大成路翠微的开业、欢乐水魔方的建设、二通厂的停产转型、小井村的原地回迁等一系列点睛之笔,但丰台北部的城市格局已在20年前成型,并未再发生结构性变化。

图片

华电(北京)热电公司和西府兰庭都是奥运前时代的杰作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趋成熟,区域人口也与日俱增,逐渐带来新的问题,这一带变得越来越拥挤,环境和交通都受到很大挑战。特别是交通,几条南北向道路已经被早晚高峰巨大的车流量压得不堪重负,虽然开通了较多的公交线路,但糟糕的路况没有改善,大家一块在路上堵着,“2公里的路、半小时上不了长安街”已成常态,迫切需要质的改变。

图片
图片

青塔西路-永定路工作日早高峰常态

转机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北京市提出以“跨座式单轨”模式在玉泉路上方修建一条轨道交通的规划。啥是跨座式单轨?就是重庆轻轨23号线那种,简单理解为建设在半空中的轻轨,建设成本和工期都远小于地下线路。大致走向是从八大处开始向南,经西黄村、巨山,走旱河路、玉泉路,田村换乘6号线,玉泉路换乘1号线,然后过莲石路,走小屯路,过京港澳高速,经五里店,走程庄路,到看丹,最终止于丰台科技园附近。

这是一条绝佳的线路,把石景山区东边缘、丰台区北部、丰台西路两侧等轨道交通没有覆盖的地区串联起来,接入北京的轨道交通网。如果能按计划建成,将彻底改变京西的交通结构,弥补西四环外缺少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之遗憾。

图片

跨座式单轨(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

图片

轨道交通玉泉路线规划走向

然而,这个规划提出不久就被“强烈的民意”杀死了,沿线居民担忧架在半空中的轻轨产生的辐射和噪声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反对建设。最终,这条“地铁玉泉路线”一锹未动,腹死胎中。当然,也没有完全毙掉,线位还保留,只不过建设时间从“尽快建设”变成了2035年远期规划。在大连、长春、武汉、重庆等城市的轻轨已经运营十几年后,在堂堂首都北京的城区,建设一条单轨的计划还能被这种理由毙掉,实在令人唏嘘。科学和事实,在一片反对之声的淹没下,显得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北京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2年)也到了定稿的时间。在第二期规划编制期间,出现了一条全新的线路——11号线。11号线从京西古道上的模式口引出,向南经过首钢、衙门口转向东,经吴庄、吴家村、青塔,至莲花桥换乘10号线,然后过北京西站、马连道至丽泽商务区,再向东经菜户营、北京南站终止于洋桥。这条线路的吴庄~莲花桥段横穿整个丰台区北部,在北京轨道交通网中恰好位于1号线与14号线之间,属于加密线。

图片

11号线在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位置(图源:涴婷姐姐2005)

啥是加密线?就是在已有的两条干线之间的相对较大的空白区域增加一条线,它不像1410号线这种非有不可的,如果建设了能对区域交通起到提升作用。而正是因为11号线加密线的属性,尽管对京西特别是丰台北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时众多重要线路等待建设的情况下,北京市优先支持重点功能区线路、副中心线路和区域快线,11号线最终败给17号线和平谷线,在第二期规划的最终上报名单中被剔除。

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11号线的金安桥~新首钢段不还是在2021年底建成通车了吗?的确,那是因为有冬奥会这个重大ZZ任务的加成,有关部门在ZZ任务上的决策力、动员力和倾斜支持力度是不可估量的,11号线冬奥支线段也创造了北京地铁建设的最快速度,这种特殊是其他一般地区无可比拟、不可复制的。

图片

11号线新首钢站利用首钢厂区老建筑建成

“得益”于在二期规划的最终阶段被踢出局,以及11号线冬奥段没有列车检修基地的现实,11号线二期工程顺利进入北京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不过东端终点由洋桥缩至丽泽商务区。20235月,北京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11号线二期赫然在列,至此,这条线路终于从纸上谈兵阶段晋升为“一定会建设”。

按理来说,11号线是被上一期规划抛弃的,在本期规划批复后理应被优先考虑、率先建设,三期规划批复前后大家也都这么认为。然而就在近一年多,北京地铁建设领域杀出两只“程咬金”,打乱了三期线路建设的顺序和步伐。一是1号线支线因为青龙湖的“大工程”而迅速上马,成为三期规划中进度最快的线路;二是M101线因全线位于副中心核心区而备受北京市重视,已经全面开工。

图片

1号线支线走向,基础较差的丰台河西地区即将弯道超车,将在两年多后迎来第二条地铁(图源:北京日报)

借用专业人士的话来说,1号线支线与M101线,一条是中央的亲儿子,一条是北京市的亲儿子,优先建设理所应当。但接下来依然没有轮到11号线启动,而是19号线北延和R4线一期启动了勘察设计。必须看到,今天已经不是2008年前后的大基建时代,近几年各级财政都相当紧张,公共工程的投资明显趋向保守,不会再出现同一天开通108km郊区地铁线路的奇迹了,也不会出现8号线北段、9号线南段提前一年通车的事情了。纵观除了1支和M101以外的线路,连接城区与回龙观、生命科学园等重点地区的新线,以及沟通首都机场与主城区的线路,显然重要性更胜一筹。

11号线对于丰台北部很重要,但全北京急需地铁的地方太多了,重要程度高于丰台北部而缺乏轨道交通的地区也有的是,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排出个先后顺序。这种形势可以以著名导演冯小刚的《1942》中的一个情节作类比,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到重庆汇报河南饥荒的情况,结果发现蒋介石每天面对的事情全都比他要汇报的事重要,虽然河南旱灾紧急,但相比前方战场形势、同盟国的关系等等就不足为提了,他只好把河南灾情咽到肚子里,什么也没说。

图片

20247月,11号线二期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终于发布,标志着11号线二期前期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勘察设计的目标是给出整条线路的设计方案,包括车站、车辆段详细情况及施工方法等,公众通过设计方案可以大致想象出这条线路建成之后的样子。通常来讲,招标公告发出半年左右,应该可以完成设计方案并公示,然而截至目前半年多时间已经过去,我们仍未看到11号线二期的设计方案。

这条线路在设计阶段的难度是可以预见的,沿线几乎全部是建成区,可供施工的空间少得可怜,基本要采取全暗挖的方法,屡次穿越河道、高架路、铁路,车站出入口的设置要协调企业、商户乃至部队单位,下方斜穿北京西车辆段以及克服北京西站沉降和无预留将成为全线最大难点。而勘察设计的难产和拖延几乎必定预示了未来在建设阶段也不会一帆风顺。按照最新的工期估测,即便以莲花桥为分段点,相对好建的新首钢~莲花桥段也要按照2030年底通车来预期,最乐观的情况也是2029年底通车了。

图片

要在这么一片地方的正下方斜向打隧道确实不是容易事

11号线规划建设的一波三折,侧面反映出了丰台区北部这片区域所处的尴尬境地,这里不是任何重点功能区,在首都北京的发展中没有承担重要角色,仅仅是作为居住组团,自然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和倾斜。如果没有新首钢园区和丽泽商务区这两个后奥运时代提出的概念,或许11号线连三期规划都进不去,因此,我们还是要特别感谢“城南行动计划”,感谢“妙笔生花看丰台”的战略引领,感谢首钢,感谢丽泽,是这些让丰台北部沾了光,得以更进一步的机会。

图片

11号线二期勘察设计招标公告

如果非要剖析一下丰台北部的境遇为何比较尴尬,大概就是源于这片区域“拧巴”的关系。前已有述,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长安街,与海淀区南部仅一河之隔,这里多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海淀区联系更为密切,永定路、五棵松、公主坟等长安街沿线重要节点是丰台北部人民最常见的出没地。抬脚就跨了区,成为这边居民的常态,虽然本身隶属丰台区,但是与丰台镇等丰台区核心地带的距离比邻区还远,联系也不及邻区紧密,居民对于本区的认同度一直不高,造就了这片区域游离于丰台区核心之外。

地铁11号线的规划建设是长期以来,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丰台北部产生影响和改变的头等大事。11号线二期赋予丰台北部希望,让丰台北部看到更加光明的未来,衷心希望它能够顺利开工、建设,让这里的数十万居民早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

20253月 北京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