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5岁的齐白石看到黄慎的一套小册页,给予齐极大刺激,并坚定的要改变画法。
“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人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外,皆形似也。惜余天资不若三公,不能师之”。
——齐白石
然而能让齐白石如此服膺的黄慎绝对是一代狠人,我们看一下他的自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 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
简单说来是:我十四五岁学画,但经常有东西闷在胸口阻挡咱发挥,想来想去,画不好,是因为我不读书。于是发愤开始读各种各样的书……如此后就可以用心来搞绘画了。
可见黄慎的觉悟很高,而且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觉悟了,想来我十四五岁时还在素描静物和石膏像上面折腾,而黄慎却在文学诗歌间找到了绘画之依存。
看来觉悟这事很多人都有,能因觉悟而发愤者却寥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