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墨•冬青笔意】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点击上方拾墨印迹,共享美好明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图片

他的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

图片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也曾写诗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图片

图片

除了最著名的竹石画之外,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并自题诗文于其上,文首的《题画兰》便是其中之一。常常借画与诗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

图片

图片

有的是借兰花特征,透露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有的借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还有的表达了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胸怀,常常令观者受益匪浅。

图片

图片

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也反衬了他本人一生与兰、竹、石一样高傲的气节。

图片

图片

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田革祥别名田冬青。1965年生,保定市人,祖籍河北平山。大学学历,美术专业。师从姚趪、谈歌、刘金凯先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书画院特聘画家,书法家。保定市文联书画院特聘画家,书法家。职业画家。

作品(中国画)巜暗香浮动》被梁斌黄胄纪念馆收藏,作品(中国画)《盛荷》被孙犁纪念馆收藏,书法入选河北省首届草书展,河北省首届行书展,入展巜高远杯》河北省书法大赛,2013年在河北大学美术馆举办刘金凯师生书法展其书法《太白诗词》作品被河北大学美朮馆收藏。其作品及作品评介发表于国内多种报刊杂志。


【冬青笔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