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文字之美|经典汉金文欣赏

      汉金文主要是汉代青铜器上的文字。汉金文历时四百余年,经历了中国文字形态的隶变过程,受到隶变大潮的冲击,汉代金文中更多的篆书则易圆为方,删繁就简、省改部首,亦篆亦隶。

      因此汉金文结体灵活、活泼多变,趣味多,具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学习汉金文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篆、隶的理解,且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可书写可入印,对于我们学习篆刻非常有帮助!




图片


      汉金文的资料十分丰富,主要是钟、鼎、壶、权、炉、洗、镜、钫等器物上的铭文,有的工整规范、明快细劲,有的凝练简约、风格自由。汉金文的文字经常篆隶互掺,装饰性极强。铭文内容除了一般的宫庙名、容量、工名等,还有纪年、吉语等诸多内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汉  建昭三年钟铭  

铭文:漕铜钟容石廿枚重卌斤建昭三年鲁十六年四月受殿中



图片

吉语铭文:富贵昌宜侯王乐未央王



图片

铭文:光和七年岁在甲子造十月卅日作审是宜用牢



图片


图片

西汉:寿成室鼎

铭文:夀成第廿至卅

夀成室铜鼎容一斗二升并重十二斤六两元延二年少府真为内者造守啬夫福掾建令相省


图片

西汉 元始四年钫

图片

图片

万金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吉


图片

富贵方壶


图片

西乡钫


图片

西汉 上林鉴


图片

日利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不仅表现了汉代金文在继承前代诸多金文风格特点基础上的变化,也体现出了文字发展的潮流趋势。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篆隶,也是我们学印的参考,晚清黟山黄士陵就是汉金文入印的大家,其后流风余韵,至今绵延不绝,希望大家欣赏过汉金文之后也能有所收获!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汉代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张盛。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西汉时篆书仍为官方正体,但其地位受到隶书的挑战。

西汉时期日用铜器日渐广泛应用,青铜器皿上多为素面,纹饰日渐简朴,铭文渐短。内容一般记载器物的名称、制作年代、重量、容量、管理者等。

这上面的文字字体虽说承袭秦制度,虽用的是篆书,但明显隶化,字体方正、体势较开阔,无论笔画、结字都一反秦小篆的常规,笔画细劲瘦硬,但笔势流动,一些字形大小及布白参差错落,率真稚拙,气韵散漫,充满淳朴古质之气,用笔沉稳爽利,不假雕饰,于方正的字形中运用方折的笔画,撑满字格,这种篆书的新面目,为后来的书家所重视。

图片

西汉 建昭三年钟铭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此器腹刻铭两处有两处,其中一处铭文5行23字,篆书“漕铜钟容石廿枚重卌斤建昭三年鲁十六年四月受殿中”,此铭文见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保利藏金"。

铭文:漕铜钟容石廿枚重卌斤建昭三年鲁十六年四月受殿中

图片
图片

西汉 寿成室鼎 元延二年(前11年) 资料不详

铭文:夀成第廿至卅
         夀成室铜鼎容一斗二升并重十二斤六两元延二年少府真为内者造守啬夫福
建令相省


这里仅选录部分资料,还有大量铜镜、洗、钫等器物上的文字,也值得探究。

图片

西汉   元始四年钫

图片

西汉  上林鉴 

图片

西汉 文帝九年铙 天光六年(前129)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