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章草木牍《居延误死马驹册》

图片
图片

《居延误死马驹册》,又称《死驹劾状》《隧长焦永死驹劾状》,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章草隶体。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第 22 号房址内。共 16 简,木质,长 21.2—23厘米,宽 0.9—1.1 厘米。除一枚略有残蚀外,其余各简均清晰如初。全篇章草,一气呵成,潇洒飘逸,既是一篇重要文献,又是一幅书法珍品。可释读者 409 字。文义连贯,内容完整。第一枚为题签,第二简以下为正文,简背有书吏之签署。内容是一份追查死驹责任的文书。该册书记述具体生动,宛然一幅戍边士卒月夜巡行图。册书对研究汉代的马政、边塞行檄、责任追究制度等有重要价值。简文书法,是研究汉代章草的典范之作。

图片

甲渠言:永以縣官行事警檄,牢駒隧內中,駒死,永不當負駒。

图片

建武三年十二月癸丑朔丁巳,甲渠障候獲叩頭死罪敢言之。

图片

府記曰:守塞尉放記言:今年正月中,從女子馮□借馬一匹,從今年駒。四月

图片

九日詣部到居延收降亭,馬罷。止害隧長焦永行檄還,放騎永所用驛

图片

馬去,永持放馬之止害隧。其日夜人定時,永騎放馬行警檄,牢駒

图片

隧內中。明十日,駒死。候長孟憲、隧長秦恭皆知狀。記到驗問,明處言,

图片

會月二十五日。前言解,謹驗問,放、憲、恭辭皆曰:今年四月九日,憲令隧長焦永行

图片

府卿蔡君起居檄至遮虜,還,到居延收降亭,天雨,永止,須臾去,尉放使

图片

士吏馮匡呼永曰:‘馬罷,持永所騎驛馬來。’永即還,與放馬,持

图片

放馬及駒隨放後,歸止害隧。即日昏時到吞北,所騎馬更取留隧驛馬一匹,

图片

騎歸吞遠隧。其夜人定時,新沙置吏馮章行殄北警檄來,永求

图片

索放所放馬,夜不能得。還,騎放馬行檄,取駒牢隧內中,去到吞北隧

□□□罷□□□□中步到……俱之止害隧,取駒去,到

图片

吞北隧下駒死。案:永以縣官事行警檄,恐負時,騎放馬行檄,駒素罷勞,病死,

图片

放又不以死駒付永,永不當負駒。放以縣官馬擅自假借,坐藏為盜,請行法。

图片

獲教勑要領放毋狀,當並坐。叩頭死罪死罪,敢言之。

掾譚、尉史堅。

图片

建武三年

图片
图片

十二月癸丑朔丁

《误死马驹册》是建武二年(26)甲渠鄣候“获”上报居延太守府的公文,文书由“掾谭”“尉史坚”起草、办理。此册首尾字迹统一,没有“获”本人签名,且是草书,应是原文副本。文中既署“掾谭”“尉史坚”,书写人可能是“尉史坚”。尉史是候官、塞尉所属较低级属吏,文书事务也多由其处理。西北汉简书文末具名尉史之职的较多。文书说今年四月九日新沙置吏冯章要到殄北鄣塞去送警檄,向焦永借用马驹,结果,马驹因疲劳过度而死亡,上级认为“以县官马擅自假借,坐藏为盗”,这种假借等于偷盗,因此主张“请行法”。最后为侯官“获”的批语,要领放者同坐此法。

图片

府記曰

图片

守塞

图片

尉放記

图片

言:今年正月

《误死马驹册》属居延简中较具艺术水准的章草作品。启功先生描述汉代章草时说:“汉代草书简牍中的字样,多半是汉隶的架势,而简易地、快速地写去。所以无论一字中间如何简单,而收笔常带出燕尾的波脚。且两字之间绝不相连。”日常草体到西汉末发展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技法,《误死马驹册》可谓两汉之交代表性章草样式之一。

图片

九日詣部

图片

到居延收

图片

降亭,馬

图片

罷。止害

《误死马驹册》为汉时西部边塞无名氏所书,写得十分率意,尽显章草始创之风采,对索靖章草之“峻”和张芝草书之“狂”多有启迪,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其书写熟练,行笔劲健,起落峻利;结体极趋简约,古拙天趣,烂漫无比。

图片

馬去,

图片

永持

图片

放馬之

图片

止害隧。

图片

其日夜

首先,用笔出现弧线。隶书弧线多在撇一笔中存在,而横折之笔为方。这里横折之笔变成明显的弧线,而且是中锋,所以具有弹性。

图片

隧內中。

图片

明十日,駒

图片

死。候長孟

图片

憲、隧

其次,一笔代替多笔。这种情况主要是在一些重复琐碎的笔画中出现。如此省减笔画一方面写来快捷,另一方面草化隶体。

图片

會月二十五

图片

日。前言

图片

解,謹驗問,

图片

放、憲、恭辭

再次,还保留一定隶法特征。磔笔仍存在,横笔还尽量左右撑足,字形尚呈扁方以此简为法,当拟其古朴而灵活的笔致。下笔要从容而率意,尽量保持中锋运笔,重起也要重收。不宜一味地出锋扫出,出锋时要将笔力送到点画末端。

图片

府卿蔡

图片

君起居

图片

檄至遮

图片

虜,還,

图片

《误死马驹册》用笔简捷,笔形残存隶意,尤其保留隶书的波磔,结体自由开张,充分发挥手指和手腕的功能,毛笔在狭窄的简面上盘旋,字势有迂回飞动之态。

图片

人定時,

图片

永騎放

图片

馬行警

图片

檄,牢駒

《误死马驹册》还处于字字独立的状态,上下字之间连笔几乎未见,这是章草区别于今草的主要特征。无论用笔、点画、字形、字势,充分发挥了书写生理与书写工具的优势与性能。通观斯册,作者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自由挥洒,抑扬顿挫,极富韵律感,宛如黄河长江之水,一泻千里,滔滔不绝,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反映了汉代草书的发展状况,代表了当时的草书艺术水平。

图片

秦恭皆

图片

知狀。記

图片

到驗問,

图片

明處言,

图片

曰:今年

图片

四月九日,

图片

憲令隧

图片
图片

長焦永行

图片

居延收降

图片

亭,天雨,

图片

永止,須

图片

臾去,尉

图片

放使

图片

士吏馮

图片

匡呼永

图片

曰:‘馬罷,

图片

持永

图片

所騎

图片

放馬

图片

及駒隨

图片

放後,歸

图片

止害隧。

图片

即日

图片

騎歸吞

图片

遠隧。其

图片

夜人定

图片

時,新沙

图片

置吏

图片

索放所

图片

放馬,夜

图片

置不能

图片

得。還,

图片

騎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