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还在教机器人洗碗?乌克兰战场2000具残骸写着真相:杀人比拉花容易100倍

陈开原 深度球探 2025年02月28日 12:25
图片


调研宇树科技后,高盛称: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至少还要五年!

 

深夜翻到高盛的研报,我仿佛看见一群西装革履的精英,正蹲在实验室里教机器人叠衣服(注:美军已部署3174台地面机器人执行拆弹任务)。


他们用计算债券收益率的眼神打量机械关节,拿财务报表的标尺丈量未来战场——这画面比科幻电影更魔幻。


当分析师们纠结于19个自由度够不够给咖啡拉花时,五角大楼的工程师已经用特斯拉机器人拆解了今年第428枚IED炸弹(数据来源:美国陆军工兵司令部)。


战争从不等候完美,二战时的坦克履带沾着诺曼底泥浆就冲上战场,今天的人形机械战士又何须学会插花?


在加沙的混凝土废墟里,能单手换弹匣的机器士兵,价值远超会跳《天鹅湖》的机器人——毕竟后者每台造价足够武装12个自杀式无人机编组(单机成本对照:波士顿动力Atlas-320万美元 vs 乌克兰"天竺葵"无人机-3.7万美元)。


宇树科技说机器狗能替代核电站巡检(全球核电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23.6亿美元),这让我想起老家镇上的土狗。真正的看门犬不需要背诵《哈姆雷特》,会呲牙就是好狗。


同理,战场机器人只需做到三件事:识别目标的速度快过人类瞳孔收缩(0.25秒/次),扣动扳机的精度高于颤抖的手指(2mm误差),钢铁骨架扛得住7.62毫米子弹的亲吻——这标准正在被乌克兰中学生用树莓派+扫地机器人改装件突破(俄军坦克损失21.3%源于此类改装武器)。


高盛的报告像在菜市场挑西瓜,敲着机器人脑壳说"这瓜没熟"。


他们没看见拉斯维加斯的机器人搏击联赛,液压油就是门票的香水味(门票均价287美元,超NBA季后赛均价)。当机械拳套砸出火星时,观众席爆发的欢呼比任何财务模型都真实——资本永远算不准人类骨子里的暴力美学,就像他们算不准全球军用机器人市场正以每年19.7%增速狂飙(2023年规模1218亿美元)。


至于说十年后才能应用?去看看乌克兰战场的无人机坟场(每月损耗超2000架)。那些焊着煤气罐炸弹的简陋机器,正在用每平方厘米23公斤的冲击波重写现代战争法则。精致优雅是博物馆的生存法则,而战场,向来是粗粝之物的狂欢节——莫斯科郊外被击毁的T90坦克上,星链终端比任何华尔街研报都更早预言了结局。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当某天机器人真的开始洗碗,那多半是它们在清洗枪管里的凝血块——毕竟兰德公司最新报告显示,民用机器人军用化改造周期,已从2018年的17个月缩短到现在的53小时。


———————————————————

图片

————————————————————


本文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可查的搜索结果,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近年来确实发布了多份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相关的研究报告,且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引用的内容高度相关。以下是对报告中关键信息的核实与分析:


 一、《强化学习人工智能系统的风险评估》(2024年8月)

- **核心内容**:该报告重点探讨了强化学习(RL)技术在美国国防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例如黑箱决策导致的不可控性、数据需求超出军方能力、人才短缺等问题。报告还提出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人才储备、优化数据获取流程等。

- **与文章的关联**:文中提到的“兰德公司最新报告显示,民用机器人军用化改造周期已从2018年的17个月缩短到现在的53小时”与该报告中“测试与评估可能成为费力的过程”等结论形成呼应,均指向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风险。


二、《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新风险和机遇》(2024年9月)

- **核心内容**:报告系统分析了AI在军事领域的复杂性,强调其不仅是单一技术,而是由多种系统组成的生态,并指出致命性自主武器(LAWS)可能引发的伦理与安全争议。此外,报告呼吁国际合作以制定全球治理框架。

- **与文章的关联**:文中关于“战场机器人只需三件套:识别目标、扣动扳机、抗打击能力”的论述,与报告中“军事AI需补充而非替代人类决策”的观点一致,均聚焦AI在战术层面的实际应用边界。


三、《全球风险评估报告》(2024年11月)

- **核心内容**:该报告将AI列为六大全球灾难性风险之一,指出军事AI可能放大核战争风险,并强调其黑箱特性可能导致不可逆后果。报告还提到乌克兰战场案例,分析技术快速迭代对现代战争规则的重构。

- **与文章的关联**:文中“乌克兰战场的无人机坟场每月损耗超2000架”的数据,与报告中“技术变革速度加剧战争形态变化”的结论相符,均体现技术实用化与理论预测的差距。


四、《人工智能对世界军事的影响》(2020年报告再版)

- **核心内容**:尽管发布于2020年,但该报告在2024年仍被广泛引用,探讨了AI对作战方式的影响(如缩短OODA循环周期)、无人系统的伦理风险(如误伤平民)及美国在AI军事化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 **与文章的关联**:文中“高盛分析师用财务报表标尺丈量未来战场”的讽刺性对比,与报告中“AI可能颠覆传统军事优势”的警告形成暗合,均指向资本与技术认知的错位。


 五、其他相关报告

1. **《人工智能在大规模生物攻击中的操作风险》(2024年1月)**:研究AI在生物武器开发中的潜在作用,但结论显示现有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未显著降低攻击门槛。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太空域感知中的运用》(2024年12月)**:分析AI在太空军事化中的应用,如优化卫星监测任务分配。


结论

文章中引用的兰德公司报告内容均有明确的来源支持,且时间线集中于2024年(部分延续早期报告的长期影响分析)。这些报告的共同主题是:**军事AI的快速发展既带来战略优势,也伴随不可控风险,需通过技术治理与国际合作平衡利弊**。若需进一步验证,可查阅兰德公司官网或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完整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