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的山水画很密,勤奋缺了思考,就会越练越糟

书画鉴藏 2023年08月23日 00:01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沧浪书社社员。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2020年6月4日,王镛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874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5位。



图片


王镛: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在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身上,天赋、勤奋、眼界、思考、名师缺一不可,这也是人生不可重复的机遇。


而我觉得,在这些因素当中思考更为重要。天赋如果缺乏思考,会逐渐泯灭,变为平庸。勤奋缺了思考,会没了方向,越练越糟。眼界没有经过思考,也不会提高,名师教得再好,没有自己的思考,只能盲从,也不会受益。缺乏思考,懒于思考,这是搞艺术的大忌。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培尔:就王镛的山水画而言,他的写意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笔墨程式的重组与改造上。这个改造是指建立在他已形成的书法骨力与用笔之上改造,重组则是按照强化意境与纯化表现语言的现代意义上来重组。为此他不再满足于以单纯笔墨来再现某种丘壑山水的状物功能,而力求发现并强化运笔过程及水墨变幻中出现的种种节奏与律动,变传统的惨淡经营为势随意运的笔笔生发。因为,王镛笔下丘壑而非某种具体山势与云水的状物写真。欣赏王镛的山水,我们会不自觉地随着其笔墨的律动而进入到他独特的境界之中——那劈面而来的雄厚山峦:那苍然浓郁,气宇宏敞的沟壑;那简朴错落并不十分具体的村主;乃至于那落花流水霞出勃勃生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镛山水画中的写意精神,还表现在他的古雅兴与冲淡。而这怡怡又是他的性情与风格的体现,也是他不同于乃师李可染写实山水的地方。王镛山水的古雅从外表看,似乎来自于他诗,书画,印四绝又相互圆通的传统文人画气质,而从根本上说,是他找到了一种“契机”,也就是说他强化了古代优秀山水画作品中的某种潜在现代感或现代的构成意识,找到期了以抽象笔墨形式来表达全新意象与意境的转折点。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较之传统的表现手法更具视觉冲击力量。然而,王镛山水名的境界又是冲淡的,不是吗?他用笔上的从容,用色上的单纯,形象上的简化乃至于水墨渗化中那淡淡的放纵,已经从心中的氤氲转化为笔下的烟云了。


图片


图片王镛书法作品

王镛:对于当下火热的艺术收藏市场,我也保持着冷静的思考。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守得住寂寞,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件作品,不能应付。艺术家热爱的是艺术,钱在其次。回想自己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自幼学了三十年艺术,从未收入过一分钱,为什么?因为爱艺术,后来进入商品经济,才有了笔酬。有人收藏你的作品是好事,但也应激励你不断进步。才能不辜负这个收藏群体。


图片

王镛书法作品

耐得寂寞不太容易,尤其是当下。我觉得主要是你对艺术的态度。如果认为可以通过艺术去谋求功利,肯定就耐不住寂寞,不是“耐不住”而是根本不想“耐”。耐得寂寞是为了提高艺术,而提高艺术也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一来,就有捷径啦!通过结交权贵,通过经营炒作。都可以获得有话语权的人的所谓“认可”。

图片

耐得寂寞,提高了艺术水准,得到有眼光的专家的认可。这样才有人生的价值,这两种结果,哪个更值得?人生观不同,结论也不同。前者可以风光十几年,几十年,但在历史长河中,肯定是昙花一现。而后者的历史价值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