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谨防失联
整体上说,汉简属于隶书,但其中有些作品可归入行草书,是无名氏书家群体书艺的结晶。
东汉 章草隶体《误死马驹册》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汉简又不同于成熟期的隶书,它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近于隶书,波磔翩翩;有的笔法灵活,行笔如草书;有的则乱头粗服,篆意草情相融。这些林林总总多彩多姿的汉简,不仅充实了汉代隶书的宝库,也为行草书的创作留下了最早的表现方式。
《误死马驹册》又称《死驹劾状》、《隧长焦永死驹劾状》,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书于木册上,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劾状指弹劾、举发,也指揭发过失或罪行的文状。该简册内容是判定借马死驹的法律责任。大致案情是:甲渠守塞尉放(单名)向冯姓女子借了一匹马(另有小马驹跟随)到候部去,因该马疲劳,中途又借骑隧长焦永的马,焦永后因办事骑了放的马。
第二天,马驹死亡。此责任该由谁负,放和焦永形成纷争。判决结果是放擅自借马,应担负全责。此简册内容完整,对研究汉代马政、边塞行檄、责任追究等制度均有重要价值。
书者下笔大抵不重,但多弧形,使线条具有飘动感。尽管横向发展受到限制,但仍然阻挡不了线条的张扬,常常一笔过去,联结两边,何等的潇洒和气派!
《误死马驹册》率意得出奇,如“至”字最后一笔,就这么轻巧又泼辣地甩了过来,令人咋舌;“建武三年”的“建”,最后一笔就一跃而过,很有跳跃感,出人意料地简练;而“年”字一长竖越过五六个字的距离,真是令人惊心动魄、铭心镂骨。
这些做法若按笔法要求看待,是难入法眼的。但我们本能地不愿以法则衡量它,而更愿意用感觉品味其中纯真无邪的韵味——一种“原生”之美。
与晋以后的行草相比它是“不纯”的,这样的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感情与客观外象互相交融、契合无间而造就的。
书者明显地在求简,又免不了难忘篆、隶旧情。此简册集合着隶书和章草的某些特点,而以章草韵致的浓厚而渐消隶味,简册中畅快的流动意识,使全篇看起来一气呵成,潇洒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