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43岁写的这幅《咏金山寺诗》,可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笔墨恣肆,行笔迅疾却缓急有致,如狂风暴雨般淋漓酣畅,用笔盘旋婉转、粗若盘石,瘦若枯藤。风格老辣苍劲、技法娴熟,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力难以完成。
狂草作品《咏金山寺诗》,绫本立轴,宽57.3厘米,高有274厘米,就是近三米高,作于1635年,内容写的是咏金山寺七律诗一首,
释文如下:“大江鏊背擁金堤,解缆攀藤路欲迷。赤日常流孤寺外,白云只在暮山西。层崖剥落残碑卧,古洞阴森怪鸟啼。卜筑中冷堪自老,何须更棹武陵溪。金山寺之二首。王铎为皓老先生词宗正之,乙亥秋具草。”
王铎书法,得王羲之之雄厚,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时浓时淡,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对比强烈。
王铎一生都在临摹,说:“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所以他的作品法度严谨,无一笔没有出处,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