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起书法中的“屋漏痕”这种技法,许多朋友的脑子里,马上出现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残墙往下流的画面。
的确,当初颜真卿就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悟出了“屋漏痕”技法的。他是将雨水顺着墙壁自然往下流的水渍痕迹的线条,运用到了他的书法创作中的。
有朋友认为,颜真卿的“屋漏痕”技法只是运用在他楷书创作中的,其理由是,颜真卿主要是写楷书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在颜真卿为我们留下的一百余篇书法作品遗产里,有三分之一的是行书作品,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颜真卿的草书作品,这并不能说明颜真卿不写草书。颜真卿曾随“草圣”张旭学习书法多年,其草书的水平也是超一流的,这是我们可以从他带有草书的部分行书作品里就可以看到的。
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里,“屋漏痕”的技法不仅局限在楷书中,在他行书作品中,“屋漏痕”技法的展示,同样是完美的。
例如这篇37个字的《文殊师利菩萨碑》这幅行书作品中,其“屋漏痕”的运用是极其到位的。这里,可能又会有朋友会问:没在这幅作品里看到那种曲里拐弯的,好像水渍似的书法线条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屋漏痕”的样子,不仅只是雨水顺着凹凸不平的墙面往下流,而产生的曲里拐弯的形状。它可能是一条垂直往下的线条,也可能是一条垂露式的线条。总之,“屋漏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幅作品中,颜真卿使用的主要是“屋漏痕”的气韵,并非是在形状上多么像真正“屋漏痕”的样子。就像现代书画巨擘齐白石在总结像与不像关系时说的那样:“太像为媚俗”。
在该作品中,颜真卿不仅在竖画中运用了“屋漏痕”的笔意,在横、撇、捺等笔画中,都可以找到“屋漏痕”的意境。作品中两个“近”字的不同写法,将“屋漏痕”中水流和水滴的形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乎”字中的竖钩,虽然是往上的笔画,依然给人强烈的水流动态的感觉。
该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另一种“屋漏痕”的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那种老农用犁耕地,随着地形而走的那种至高境界。
下面是我制作的这幅行书作品的释文图片,如有朋友为其加上标点符号,我将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