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先生的这套十二条屏山水绘画,一直是画坛上的热门话题。这套作品究竟画的怎么样呢?下面咱就按每条的顺序和名称将这套诗、书、画、印俱佳的,天花板级别的作品用高清大图,一幅一幅地展开来和朋友们一起进行欣赏。
第一幅:江上人家
白石先生用他独特的大勾中带皴的写意手法,先画出两座他独创的“馒头山”,两座主山峰的左侧,露出来半个小“馒头山”的山峰,主峰后面是淡绿色的高“大馒头山”,下面是23间错落有致的瓦房。画面中有人向小桥走去,人物画的很小,却非常醒目,起到了“点景”的作用,画面下方重墨画出几间瓦房,起到了稳定画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幅:石岩双影
这幅作品中,白石先生用了浓湿墨勾勒了两座相对的险峰,在两座险峰中间,类似一线天式的缝隙中,一轮明月带着我们进入了诗的境界。
画面的下方交织着一排树木,“米家点”手法点出浓郁的,几乎分不出层次的墨点树叶。用枯润互交的焦墨画出骨力十足的树干,树的根部却用了相当湿润的墨色,与树冠的墨色形成呼应。
第三幅:板桥孤帆
这幅作品是12条屏中唯一没有题诗的一幅。画面用了“馒头山”、小房子和小船、树木、这四个板块,轻轻松松地将画面空间交代得清清楚楚,画面的中心点是小船与小房子,小船像是离开,又像是刚刚归来,让人颇有感触,意味深长。
第四幅:柏树森森
这是一幅斜向布局的作品,白石先生用浓湿的大笔头将披麻皴的线条变为块面,纵横涂抹出一座斜伸的竹笋状的险势山峰。然后用花青色画出了两座没骨山,作为前景的映衬。下面的柏树是白石先生惯用的卧笔点出树叶,浓浓的遮住了两所房舍,树干采用是白描法,虽只有六株,却相互盘曲缠绕着,给人的却是一片森林的感觉。
第五幅:远岸余霞
在这幅作品中,白石先生画了三分之二的波涛水面和三分之一的艳红色的余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整个画面平面感很强,很富装饰意味,而且干与湿、浓与淡、枯与润、断与连的变化相当强烈。
第六幅:松树白屋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夸张,远处两点墨块浮在明镜平滑的水面上,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感觉。
这幅作品应该是白石先生画的家乡梅公祠边上的借山馆,被水环抱着的数间瓦房。这里是白石先生心目中居住和读书的理想环境。
第七幅:杏花草堂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大胆,也非常特别,画面中部以下便出现了大片的空白。远处,在青花色的衬托下,一片片娇美可人的杏花更是妩媚清新。近焦远湿、近重远淡、近处的有质、远处的有势,这一切景物都给人朦胧神秘的感觉。树木的形状是那么随意,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乡野气息。
第八幅:烟深帆影
画面上高耸夸张了的山峰是典型的竹笋状山峰,花青淡染、细笔勾皴出山形的主峰,然后再用淡花青画出后面的次峰。造型十分简单,却给人植被非常茂密和层次的感觉。
树林中用墨点出草地和湿漉漉路径的示意,细笔勾勒出树林后瓦房的局部,使虚处树林后部有了实的内容。
第九幅:杉树楼台
这是一幅泼墨画出的作品,淡黑清透,浓墨神采奕奕,墨气虽淋漓却又不漫漶和变形。
景物虽然这么简单,除了水面几抹山外,就是远近高低不同的白帆,这些都充分的显示出白石先生藏与露的高超构图技巧。
竖的帆、横的船、弧形的船篷和斜绳,都起到了调整水面节奏的作用。
第十幅:山中春雨
自从米芾创出了“米家点”以后,自古至今,有多少画家追踪“米家点”的足迹。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白石先生对“米家点”的运用之强悍,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旁若无人的境界,更主要的是已经将米家点变为了“齐家点”。
整幅作品给人树林茂密,山峦叠嶂的感觉。淡墨抹出了主山顶以及山腰的白云,这些也是白石先生少见的画法,用这种点来表现春雨的湿润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十一:板塘荷香
这是白石先生在这十二幅作品中用色最艳丽的一幅,整幅作品以墨色为辅,以色彩为主。
左右两块地面是用没骨法画出的,短线、宽笔,两️地之间的留白便是那条弯曲的小溪。
溪岸两边的秋树作为画面的中景,以色画出树叶,墨色画出树干,与这处的红树形成呼应。色彩明艳而喜悦。还有这处的楼阁,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寥寥几笔轻墨横抹的云,便将楼阁托起,此处大有四两拔千斤之势,令人叹为观止。
第十二幅:红树白泉
这幅作品是白石先生这套山水作品中最让人感觉到“可爱”的一幅。
起初,我竟然没有看出白石先生画了一纸什么?细看后,才看出这类似“齐家点”的东西竟然是莲花。满纸是这种花青与淡绿的、小而精致的莲花,花朵用浓淡、大小不一的红色画了出来,雅致中不失娇艳。
近处的水榭以及远处的小桥,即能将画面压往,又能与整幅画面那种简洁的气息非常谐调,而且既有骨又有柔,堪称是一幅点、线、面的美丽交响曲。
我们从白石先生这套山水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将我们传统中遥不可及的文人画,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他老人家胸中那撼人的山与水之间的气势。
站在白石先生的观点上,欣赏他老人家的这套作品。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笔墨之间,那些相呼应的,甚至相排斥的美,这些点点滴滴促成的统一美。这些都是提升我们欣赏美术作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