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书斋是文人“照见天地心”的精神家园。而为书斋取一雅号,则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心境、情趣、品格和追求。一个斋号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画家的艺术生涯及独特意趣。
齐白石的“借山馆”
▲齐白石 借山图之一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楷书 借山馆 1904年 北京画院藏
1900年,齐白石与人合租下梅公祠和附近数十亩祭田。他又在空地上建了一间书室,取名“借山吟馆”。所谓“借山”,意指此山非我所有,借来娱目而已。1904年,齐白石应湘绮先生之约游历江西南昌。老师招饮同门,席间提出趁七夕良辰,大家来作联句诗。王湘绮首唱了两句:“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然而“王门三匠” (木匠齐白石、铁匠张正旸、铜匠曾昭吉)面面相觑,都没有联上。齐白石为此深感羞愧,后来便把斋号里的“吟”字去掉,更名为“借山馆”了。
于右任的鸳鸯七志斋
▲于右任在书斋中创作
洛阳邙山,景色宜人,土层深厚,自汉代以来就被视为残葬的“风水宝地”,民间也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历代有皇室贵族身葬于此,民国时期,这一带盗墓猖獗,珍贵文物大量流失。
▲启功题鸳鸯七志斋藏石
▲于右任 草书杜牧诗 华夏珍宝博物馆藏
于右任先生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他曾呕心沥血20余年,耗资10余万银圆,留心搜集到各代碑版石刻共达380玉方,悉数捐献给西安碑林博物馆。因为这些碑石中有七对北魏时期元氏家族夫妻的墓志,1924年以后,素以风雅见称的于右任先生便以“鸳鸯七志斋”为其斋名。
吴湖帆的“四欧堂”
▲四欧堂勘碑图《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藏本)上海图书馆藏
▲四欧宝笈 上海图书馆藏
吴湖帆的夫人潘静淑过门时,将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作为嫁妆,加上吴家旧藏《虞恭公碑》旧拓,因此集齐欧阳询四大名帖。吴湖帆对此珍有加爱,言其居为“四欧堂”,还将四个子女的名字都带上“欧”字。
潘天寿的“听天阁”
▲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1931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听天阁画谈随笔》手稿
“听天楼阁春无限”是潘天寿一次做梦醒来,依梦境所得而写的一句诗,它表达了潘天寿向往有个独立安静、沉醉事业的藏身之地,后来潘天寿把他的画室定名为“听天阁”。
丰子恺的“缘缘堂”
▲1937年丰子恺在缘缘堂二楼书房作画
1927年初秋,丰子恺的恩师弘一法师来到上海,住到他家。丰子恺就请恩师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字,团成小纸球抓阄。结果丰子恺连续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缘缘堂”。弘一法师为他题了匾额。
▲李可染 临风听暮蝉 1989年
李可染对鲁迅先生极为敬仰,也曾公开表示自己画牛是由鲁迅先生的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开始的,就连自己的画室都给它起名叫“师牛堂”。
赖少其的一木一石斋
赖少其的斋号“一木一石斋”来源于鲁迅先生给他的一封信。
▲赖少其 一木一石 1976 年
1935年6月29日,鲁迅先生在给赖少其的回信中说道:“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对于鲁迅先生的勉励,赖少其终身不忘,不仅于1976年夏将这句话写成书法作品, 用于时常提醒自己要从基础做起,而且也正式用“一木一石之斋”作为斋号。
▲钱君匋刻 一木一石之斋 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