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山水册,作于1931年(辛未,69岁)秋,乃为好友文素松所作。每开31.5×35厘米,被藏家分别裱作斗方。白石老人在《朝阳》一页的题跋中说:“此册廿又四开”。我们见到的是十二开,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
这套册页后归辛冠洁先生珍藏,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上首次释出市场,在当时即创造齐白石作品拍卖世界纪录。如今,这套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盛期大写意山水的代表作,将再次于中国嘉德2023秋拍大观夜场中隆重亮相。
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造。
齐白石(1864-1957)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辛未(1931年)作
31.5×35 cm.×12(每幅)
(一)濒生。
展览:
“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第1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苏联展览馆文化馆,1958年1月1日—1月20日。
出版:
1.《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附图,中国美术家协会,1957年版。(“放牛图”、“沙渚鸬鹚”两开)
2.《齐白石研究》,附图18、1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放牛图”、“沙渚鸬鹚”两开)
3.《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图编59、1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两开)
4.《中国文学(法文版)》,第75页,外文局,1964年版。
5.《中国美学与齐白石》,图编11,三联书店,1986年版。( “沙渚鸬鹚”一开)
6.《荣宝斋画谱·七三·齐白石绘山水部分》,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两开)
7.《齐白石全集·第三卷》,第156-167 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8.《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齐白石》,第181 、188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97年版。
9.《嘉德五周年》,第22-24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8年版。
10.《齐白石的世界》,第252、340、368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 年版。(“雨后”、“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三开)
11.《嘉德十周年精品录》,第22-2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版。
12.《春华秋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回眸(1992-2004)》,第16页,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1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102-10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版。
著录:
1.《齐白石研究大全》,第98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齐白石双谱》,第73页,集古斋有限公司,1999年版。
来源:
本册50年代为荣宝斋所藏,后归辛冠洁先生珍藏,再后由中国嘉德在1994年秋拍时释出市场。
著录出版封面
说明:
1. 本套《山水册》50年代曾在欧洲四国展览,册页背面均有铅笔文字(左上角),红色贴签(右下角),其中五开保留有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一开保留有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印刷及手写体),此或为本册曾赴欧参展之佐证。红色贴签(右下角)分三栏毛笔写有画家名,本幅画名及编号,画名多依据画面题款文字,编号则分以6和9开头,分别写总660-667,总918-921。由于此套册页50年代曾为荣宝斋收藏,红色贴签或为荣宝斋编目存档而用。
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
2. 本套册页为辛冠洁先生旧藏,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中首次释出拍场,成交价517万元人民币,为彼时齐白石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齐白石与文素松
本册受画人“寅斋仁弟”即文素松(1889或1890-1941),字舟虚,号寅斋。江西省萍乡人,室名思简楼。1912年入湖北省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4年入河北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重兵器科,1916年毕业。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学,文素松受聘为第一期兵器教官。1924年9月孙中山在韶关指挥北伐,文素松带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生出发韶关,护卫孙中山。随侍期间,恪尽职守,深得孙中山器重。此后先后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军械处处长、司令军械科上校科长、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测绘局少将局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少将参事等职。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文素松回到故乡萍乡,闲居约一年,后于1938年冬到重庆。到重庆后,文素松先后任重庆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少将部附、重庆党政委员会总务组中将组长。3年后病逝于重庆。
“文素松印”白文印
《齐白石全集第八集· 篆刻卷》
曾藏辛冠洁处
《山水册》鉴藏印有“辛家曾藏(十二次)、亦胜昔(两次)、辛氏、冠洁”。由此可知,这本册页原为“曾经堂主”辛冠洁所有。辛冠洁(1922-2022),名在清,山东章丘人,早年参加革命,后从事新闻、外事、学术研究工作。著名革命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他的收藏史始自上世纪50年代初,藏品几乎包括了文物艺术收藏界的所有种类,从书画、碑帖、陶瓷、青铜器、竹木牙雕等等均有涉猎。
辛冠洁对齐白石书画作品的收藏尤为关注,自认为是齐氏书画的痴迷者,曾经收藏过为数不少的齐白石书画名迹。这件《山水册》辛冠洁珍藏了近半个世纪,是最心仪的白石藏品之一。199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开启,为鼎力支持中国艺术品拍卖,辛冠洁特为成立不久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提供了数件齐白石画作精品,除《山水册》之外尚有《芭蕉书屋》、《松窗闲话》等。最终《山水册》拍出了517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拍卖新纪元。在《山水册》的拍卖期间辛冠洁曾经三度落泪,数次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意,可见该作品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收藏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自有心胸甲天下
齐白石山水册(十二开)赏析
文/郎绍君
齐白石五出五归线路图
《柳浦秋晴》也得自远游。1903年春,他随友人夏午诒从西安到北京,过黄河柳园口,看到这种景象。画面描绘乍寒未暖时候,溪水解冻,缓缓流过苏醒的土地,细秀的柳枝尚未生叶,却已勃然有生意。“生”为死后更生之意,画家歌颂的是春天带给大地的新生。用赭石、没骨方法画黄土地,留白者为溪水,再用浓淡墨勾画柳枝,简洁之极,却活现出早春景物的特色,这是齐白石的独造。
1931年,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约30—40年代)。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 137.8×62cm
现藏重庆博物馆
为吴北江作《莲池书院》 65×48cm
中国嘉德2016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5290万
1931年至1933年间(69至71岁),一些朋友帮他编《白石诗草》,为了答谢他们,白石老人创作了一批作品,堪称其山水创作的最高峰,如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1932年,重庆博物馆藏),为吴北江所作《莲池书院图》(1933年,香港梅洁楼藏),为张次溪所画《江堂侍学图》,为杨云史所作《江山万里楼图》,为宗子威所作《辽东吟馆谈诗图》,以及这套山水册页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