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先生卖画,从来不讲交情,都是根据润格来决定画幅的尺寸和画面的构图,所以白石先生许多画面尺寸小,构图比较简单的作品都是为大众消费者绘制的作品。
有朋友见过许多白石先生这些简单构图的作品后,不仅要问,白石老爷子就没画过复杂一点构图的作品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老爷子不但有构图复杂的作品,而且还有画面上画的密密麻麻的,画得很满的作品,面面占据了整张纸,甚至连落款的位置都快被挤没了,让人一看便被画面上喜庆的气氛所感染。
硕果累累的四条屏第一屏,荔枝·枇杷
这幅四条屏,每张都画得满满当当的。根据白石先生的性格,画这么满的画,应该卖不少钱才行。其实,这幅作品不是用来卖的,而是送人的。白石先生这么抠门的人,这回咋就这么大方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红彤彤的四条屏第二屏,老来少·豆荚
这套四条屏作品的来龙去脉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确切的说是由他老人家的一桩风流韵事有关。那是他老人家刚从湖南老家来到北京不久。
一个人在外乡的日子十分寂静,这个时候,他便遇上了胡宝珠女士,这可把他老人家高兴坏了,可以说,他老人家直接就喜欢上人家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58岁的白石先生便娶了这个18岁的姑娘当了偏房。
而在这整个事件中牵线的这位朋友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说他还是白石先生事业上的背后推手。白石先生画的这四条屏就是送给他作为答谢礼物的。
四条屏第三屏,富贵牡丹·桂树
这红红火火的四条屏,正是白石先生送给他这位朋友的。说到这里,有朋友问了,白石先生的这位朋友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鄂公,这位胡先生比白石先生小了20岁。
胡先生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干将,后来经李大钊同志介绍入党,当过我们在北京的情报部长。他还曾是孔祥熙的顾问,在抗战期间多次获得日军情报。武昌起义时革命军的发出的第一张委任状就是任命他为鄂军的陆军以及水军的总指挥。
四条屏第四屏,芙蓉·金菊
胡先生非常欣赏白石先生的绘画,二人非常投缘,当时白石先生在北京一直打不开市场,虽有篆刻作品收入,但绘画方面却不理想,胡先生极力给予白石先生在心理上的帮助。那时,白石先生常去胡先生的府上,就在胡府,地看上了胡先生家年仅18岁的佣人胡宝珠,胡宝珠不仅是胡府上的佣人,她还是胡母的义女,专门负责胡母的日常生活。
这套四条屏,就是白石先生为了答谢胡先生促成他与胡宝珠喜结良缘而特意绘制的。从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不是一般的满,甚至可以用密密麻麻来形容。画面虽然画得很满却没有拥堵的感觉,仍然给人非常灵透的感觉。
在绘画中,人们常用:“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来表达绘画中的疏与密的关系。而白石先生在这幅作品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了“疏不透风,密可跑马”的独特至高境界。
以往,我们见多了白石先生简单构图的小画,乍一见到他这套画满整纸的作品还觉得有些眼生。看着这套”疏不透风的”作品,在为白石先生的这套满构图的作品称奇的同时,更为其“密可跑马”独特的构图方式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