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1832年-1911年)名成,字竹英,后改为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近现代著名画家,海上画派代表人之一。在近现代画坛中,蒲华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死后大名的画家。当他辞世已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书画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特别是他在中国画最古老的题材之一--墨竹及梅、菊、牡丹花等题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已受到书画和鉴藏界专家以及学者的一致推崇。
蒲华在吸收传统文人画的精华之后发展成具有自身随意、简捷、取意遗型的个性风格。其作品的用笔稳重,他总是用长锋羊毫笔作中锋的点或长短或粗细的线,运笔速度偏快,因而点线潇洒恣肆;谈及其用墨,特点尤为突出,概要地说就是:贯用淡墨、宿淡墨与涨墨(笔中含水特多,有意让其渗化)。从艺术质量上看,蒲华笔中的点线委婉而圆润,接近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常常呈现一派酣畅淋漓、情意交融的恬人境象。他作品中的造型有不少可以说是对传统表现做继承后的提高,如墨竹画中竹叶组织结构的“结顶”处理,梅花作品里梅枝的“出梢”表现,都是对古代精髓的发场光大,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作为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蒲华画气势磅礴,可与吴昌硕媲美。一生勤操笔墨,画笔奔放,纵横满纸,风韵清隽,所作山水大轴构思布局新颖,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笔力雄健奔放,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吴昌硕、黄宾虹等均极推重之。
从一些作品来看,蒲华生前与吴昌硕多次合作,或在画中互题,或濡笔合画,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风格极为相似,都不拘泥于形似,着意于气势,以书入画,金石味甚浓。
画法上蒲华喜用粗笔、湿笔,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皆纵放恣肆,水墨淋漓,胎息于李流芳、石涛,而上追元人。画面虽然不大,却能以微见着,以小观大。蒲华以其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得山川之真、石林之秀。“宁拙勿巧”,实乃山水之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