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发现智永书稿,用笔神奇得王羲之真传,这就是赵孟頫字体的出处!

三余字画 三余艺术 2023年11月25日 17:22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被认为是“帖学”一脉正宗,从东晋至今,学他们的人多如牛毛,而能学到精髓者,每个朝代也仅有几个人而已。起初,“二王”笔法只在家族内部传承,直到智永和尚写《千字文》数百本分给浙东诸寺,他们的用笔诀窍才“真相大白”。

图片

智永大公无私的公开“家法”,并传给弟子辩才和虞世南,间接促成了唐代书法的繁荣。作为王羲之“七世孙”,他是从祖宗流传下的信札和《兰亭序》“寤寐家法”的,因此,他的字得到了羲之真传,最令人信服。

图片

从隋代起,他的《真草千字文》就成了广大书家学习“魏晋书风”的跳板,元代赵孟頫就是如此,他以此作为启蒙,并且“二十年来写千文以数百”,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赵体字”的原型。智永虽然写了几百本,但都没能保存下来,最后一本也被明代收藏家吴洪裕在临死前烧毁了。

图片

自此以后,人们如果想学习智永书法,就只能依靠拓刻本了。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意外发现,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六万余卷“敦煌文献”中,人们竟然发现了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虽然已是残卷,但也极为珍贵,因为它是目前已知最早也最接近真迹的《真草千字文》。

图片

可惜的是,这么珍贵的文物被法国人以极低价格买走,至今还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真草千字文》残卷纵25.1厘米、横98厘米,现存36行、36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是由蒋善进摹记。从这件文物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赵孟頫字体的出处,还能发现发现智永对王羲之笔法的深刻体悟,每一笔都如羲之“穿越”来写,处处晋人之风。

图片

此作以楷、草两种字体写成,笔法丰富、用笔精到,结字灵动圆润,端庄中寓含活泼。以“要”字为例,中间的长横为主笔,舒展开张,有左低右高的欹侧之势,结字高挑峻拔,布白匀整,下方“女”字底点画沉着有力,向右下聚势,这样处理平衡了长横的右上之势,使得整个字动势十足而又平稳。

图片

智永用笔极为丰富,以横画为例,有长横切笔而入,再调以中锋行进,最后回锋收笔,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形态;有短横空中尖入,再舒展铺毫,一气呵成。结字疏密匀称、欹正交杂,上下参差错落,左右揖让穿插,深得羲之书法潇洒妍美之精髓。

图片

《真草千字文》残卷是学习智永书法最佳范本,如果能把这些字中的笔法、结字临摹透彻,不仅能学到“二王”精髓,也能增加对赵孟頫书法特征的感知。

图片

而今,我们将智永《真草千字文》敦煌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非常便于您临摹,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