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郑固碑》

植树成森碑帖 2023年11月02日 07:35

图片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图片

图片


郑固碑,全称“汉郎中郑固碑”,刻于东汉延熹元年(158年),碑首呈圭形,有圆形碑穿,额篆“汉故郎中郑君之碑”,现存山东省济宁市博物馆汉碑室。


碑残高196cm,宽80cm,厚21cm,碑文共15行,每行19字,字径3cm。碑右下端残断,残断部分镶在汉碑室南侧的墙壁上,宽约48cm,高约20cm,现存19字,被称为“德字残石”,俗称“郑固残碑”。


原立于汉代任城县郑氏家族墓地(今济宁师范专科学校)。至宋代,碑尚完好。金元时期,碑被移入任城文庙,当时碑的右下端残断,残碑被土掩于地下,残断部分(“德字残石”)不知去向。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济宁人李鲲(一作“李鹍”)在州学泮池左侧发现了残碑,遂移置于学宫。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定海人蓝嘉瑄在李鲲之子李东琪的协助下,将碑升高,将“德字残石”衔接于其下,使碑璧合。民国十八年(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局长王大恕在铁塔寺集资建房5间,将济宁文庙《郑固碑》等散置汉碑移入,名为“小金石馆”,俗称“汉碑室”。1985年,交由济宁市博物馆管理。


郑固碑是郑固之弟为述郑固的事迹而作。据碑文记载,郑固年少时就喜读《尚书》,崇尚言偃、卜商的文学修养和冉求等人处理政务的才干。青年时代在郡府内任职。由于谦虚谨慎、办事公道、清明廉洁,受到上司的重用提拔。东汉延熹元年(158年)二月十九日,被提升为郎中,四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关于碑的刊刻时间,碑文中未记载,但有“延熹元年二月十九日诏拜”和“四月廿四日遭命陨身”等字样。依照汉代碑刻的惯例,碑应刊刻于东汉延熹元年(158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固碑》是典型的成熟八分书形态,与《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颇多相似,用笔藏收得当,波磔分明。结体方正中见活泼,平整中有险绝。章法则为一般汉碑样式,行列整齐,节奏韵律平缓。


清·万经《分隶偶存》:“笔法坚劲遒紧。”


清·翁方纲:“①密理与纵横兼之,此古隶第一,《礼器》第二,《乙瑛》第三,《孔宙》第四。②此汉隶之定品,推此意也。可以品定古今书法矣。③既见建武泉范,益得上追《岐鼓》,下量《化度》,与右军棐几原同。”


清·杨守敬《平碑记》:“是碑古健雅洁,在汉隶亦称杰作,尤少积气,《礼器》之亚也。”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杨叔恭》《郑固》端整古秀,其碑侧纵肆,姿意尤远,皆顽伯所自出也。”


图片

▲郑固碑整拓

图片
图片

▲汉故郎中郑君之碑

图片

01▲君讳固,字伯坚,蓍君元子也。含中和之

图片

02▲淑质,(履上仁□□□,孝友著乎闺门,)至行立乎乡党。初受业于欧阳,

图片

03▲遂穷究于典籍,膺(游夏之文学,襄冉季之政)事。弱冠,仕郡吏诸

图片

04▲曹掾史,主薄,督邮,五官掾功曹。入则腹(心,出则爪牙,忠以)

图片

05▲卫上,清以自修,犯颜謇愕,造膝佹辞。加

图片

06▲以好成方类,推贤达善,(逡遁退让,当)世以此服之。邦

图片

07▲后珍玮,以为储举;先屈计掾,奉我□贡。

图片

08▲清眇冠(乎群彦,)德能简乎圣心。延熹元年,二

图片

09▲月十九日,诏拜郎中,非其好也,以疾锢

图片

10▲(辞,未)满期限,从其本规,乃遘凶悯,年卌二,

图片

11▲其四月廿四日,遭命陨身,痛如之何?(先)

图片

12▲是,君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善性形于

图片

13▲岐嶷,□□见于垂髦,年七岁而夭,大君夫

图片

14▲人所共哀也,故建防共坟,配食斯坛,以

图片

15▲慰考妣之心。琦瑶延以为至□不纪,则

图片

16▲钟鼎奚铭,昔姬公□武,弟述其兄。综□

图片

17▲□,□□行。於蔑陋,独□敢忘。乃刊石以

图片

18▲旌遗芳。其辞曰:于惟郎中,实

图片

19▲天生德。颐亲诲弟,虔恭竭力。教我义方,

图片

20▲导我礼则传。宣孔业,作世幙式。从政事

图片

21▲上,忠以自勖。贡计王庭,华夏归服。帝用

图片

22▲嘉之,显拜殊特。将从雅意,色斯自得。乃

图片

23▲遭氛灾,陨命颠沛。家失所怙,国亡忠直。

图片

24▲俯哭谁诉,昂唬焉告。嗟嗟孟子,苗而弗

图片

25▲毓。奉我元兄,修孝罔极,魂而有灵,亦歆

图片

26▲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