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年前这块书法背后的历史,豆瓣9.8分神剧不敢拍的真实历史,15岁女尚书宫斗笔记曝光,比魏璎珞还野

书童 书法可循 2025年02月23日 10:48

20品经典魏碑、越揣摩越喜欢

北魏《馮迎男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墓志的尺寸为34×34cm(一说为44cm×44cm或长46.5cm、宽45.2cm)。墓志采用正书书写,共16行,每行17字‌。
图片
此碑立于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诸位且看这时间玄机:正值六镇烽火将起,洛阳城里却还笙歌未歇的年月!
那青石板原是平城旧制,碑首阴刻莲花忍冬纹,分明带着鲜卑皇族崇佛的风气。
字迹乃正宗魏碑体,横画如断金切玉,竖笔似长枪贯日,最妙是"冯"字右上角竟藏着个胡书变体,您道为何?
原来这冯家祖上乃是归附北魏的北燕皇族!撰文者更非等闲,碑阴角落钤着"崔浩门生"四字朱印——乖乖,竟是那位"北魏张良"的徒孙手笔!
再说冯家小娘子这遭际,比戏文还奇三分!生于代北武川镇,五岁能骑烈马,七岁通晓鲜卑语与汉文。十二岁那年柔然犯边,她裹着阿兄战袍混入军营,三箭射落敌军狼头旗。
待到论功行赏时解开发髻,惊得领军将军拓跋丕连呼:"此女当封花木兰第二!"碑文载得真切:"正始三年,策马阴山,红妆慑虏,天子赐铜虎符"——列位,这铜虎符可是统兵之信,大魏百年来头一遭赏了女子!
最绝是这墓志末句:"不羡洛阳牡丹色,独守代北五十秋"。原来冯娘子拒了皇室招赘,在武川办起汉学塾,鲜卑儿郎与汉家女童同席而学。
碑侧还刻着三十六个弟子姓名,其中赫然有位"宇文泰"——正是后来开创北周的那位太祖文皇帝!您说这墓志铭值不值当拿八百里加急往史馆送?
图片
图片
【原文】魏故宮御作女尚書馮女郎之誌。
【翻译】这是大魏皇宫御用作坊女尚书冯女士的墓志铭。
女尚书可不是宫女!北魏后宫设"作司"管皇家作坊,女尚书相当于后宫三品女官,比《甄嬛传》里的敬妃还威风!
【原文】女郎姓馮,諱迎男,西河介人也。
【翻译】这位女士姓冯,大名叫迎男,山西介休人氏。
注意了!"迎男"这名字暗藏玄机——北魏汉化改革时期,汉族世家常给女儿起男名表忠心,跟现在家长给娃取名"招娣"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父顯,爲州別駕。
【翻译】她爹冯显当过州别驾。
科普时间:州别驾相当于省长助理,但冯家后来遭了难,可见北魏官场比崇祯年间的内阁还凶险!
【原文】因鄉曲之難,家沒奚官。
【翻译】因老家闹灾祸,全家被发配奚官局。
奚官局专管罪臣家属,跟明朝浣衣局一个性质。冯家这是卷进六镇起义前的官斗了!
【原文】女郎時年五歲,隨母記宮。
【翻译】小冯五岁就跟着老妈进宫当差。
这经历堪比张居正十二岁中秀才!北魏罪臣之女进宫当差是常规操作,参考《楚乔传》里的奴籍制度。
【原文】慎言窅過,蓋其天姓,窈窕七德,長而彌甚。
【翻译】这丫头天生谨慎少犯错,七种妇德越长大越突出。
"七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顺、妇贞、妇智——搁现在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霸!
【原文】年十一,蒙簡爲宮學生,博達墳典,手不釋卷。
【翻译】十一岁特招进宫学,四书五经不离手。
北魏宫学堪比明朝国子监!冯同学这是要复刻上官婉儿的剧本啊!
【原文】聰穎洞鑒,朋中獨異。
【翻译】聪明绝顶,同学中的战斗机。
知道她同学都有谁吗?同期宫学生里还有个叫胡仙真的——后来成了胡太后,把北魏朝堂搅得天翻地覆!
【原文】十五蒙授宮內御作女尚書,幹涉王務,貞廉兩存。
【翻译】十五岁当上御作女尚书,既管皇家作坊又参与朝政,清正廉洁两手抓。
这职位相当于把户部侍郎和内务府总管打包了!比万历朝郑贵妃权势还大!
图片
图片
【原文】姿容婉淑,衆醜怨其媚;婦禮弗虧,羣女姤其貞。
【翻译】长得太美被丑女嫉妒,守节太严遭宫女记恨。
这不就是北魏版"安陵容"遭遇嘛!但人家硬是靠实力在宫斗剧里杀出血路!
【原文】春秋五六,寢疾不喻,昊天不弔,奄辭明世。
【翻译】五十六岁得病去世,老天爷不开眼啊!
正光二年(521年)去世,往前推她生于465年——见证过孝文帝改革全过程的活化石!
【原文】大魏正光二年三月十八日亡於金墉官。
【翻译】公元521年死在金墉宫。
金墉宫是洛阳著名冷宫,但冯女官死在这儿另有隐情——当时实际掌权的元叉集团常在此办公,暗示她深度参与权力中枢!
【原文】其月廿六日窆於洛陽之山陵。
【翻译】当月二十六日葬在洛阳皇陵区。
能进皇陵区的汉人女官,整个北魏不超过十个!这排面堪比徐达配享太庙!
最后那篇悼词更绝:"如可顾子,不遂心匈"——分明在暗讽当权者言而无信!要我说啊,这冯迎男就是北魏版的职场女强人,搁现在绝对能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