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承汉隶启唐楷的魏碑

亦木了然 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2023年11月25日 09:00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作品,狭义上是指北魏时期产生的碑刻。这时期书体应介于隶楷之间的,也体现出由隶书到楷书的演进过程,相比较南方(南朝),碑刻数量要多了些,包括碑刻、墓志、摩崖石刻、造像记等形式。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精品,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中岳嵩灵庙碑等等。这些碑刻中,有的隶意要浓些,有的楷势已完备,这些都对唐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龙门二十品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之前有过介绍,需要浏览请进入此网页。这里简略介绍这段时期的碑刻精品。

中岳嵩高灵庙碑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北魏碑。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

图片

元桢墓志

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元桢墓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结体稍宽扁,但笔画已属楷体,尤其横画已呈现左低右高;撇画仍保留上挑的状态,立刀勾已出现三星形状。

图片

石门铭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正月刻,由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本崖文所记为赞誉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开路盛举。《石门铭》是吸取了处于同一地方的著名汉隶《石门颂》等的苍劲凝炼的篆隶笔法,笔势与体势也吸取了《石门颂》等汉隶的跌宕、开张、奇崛的特点,发展成奇崛开张的北魏楷书。《石门铭》拓本以旧拓首页“此”字不损者为佳,此为精拓本。近代书法家杨守敬:“飘逸有致,即从《石门颂》出者。”

图片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分上碑和下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撰刻的摩崖刻石、楷书书法作品。现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图片

图片

孟敬训墓志

北魏《司马昞妻墓志铭》,即《孟敬训墓志》,全称《魏代扬州长史南梁郡太守宜阳子司马景和妻墓志铭》,北魏延昌三年(514)正月刻,楷书,此系北魏墓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多用方笔,锋芒毕露而不失于纤弱;结体逸宕而富有韵致。比某些千篇一律的元氏墓志略高一筹。 王昶《金石萃编》评此志说:“字画古质可喜,往往有隶意,尤多别体,为魏晋南北朝所罕见者。”

图片

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一九二五年在河南洛阳出土。原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书刻精妙,字口清晰如新,便于临摹学习,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

图片

元苌墓志

全称为《魏故侍中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松滋成公元君墓志铭》。志石高、宽各七十九厘米,楷书,计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共六百六十四字。属于书刻皆精一类,刀法细腻精微,加之出土不久,保存完好,文字刀口清晰如新发于硎,有利于我们在临习中“透过刀法看笔法”,作纸上书写的笔法还原。《元苌墓志》风格遒丽华滋,端庄丰腴;用笔方圆兼备,线形明朗,起收有度,转折兼用;结体茂密严谨,因字成形,重心沉稳,以横取势;韵高律严,形端神奕,落落大方,颇具庙堂之气。

图片

元晖墓志

北魏《元晖墓志》,石为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原石现藏西安碑林。此志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书写极为娴熟自如,清雅超脱,因此志书刻是北魏晚期,已基本摆脱了剑拔弩张的弊病,充满了平和之气。墓志最后7行上部分书法明显粗壮与前段书写极不协调,然字体结构、用笔同出一辙,由此可见书丹为同一人,而由两位刻工分别刻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现象。

图片

司马显姿墓志

全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高67.1厘米,宽67.3厘米,此志书刻皆精,为其时墓志铭中的上品,梁启超评为“于俊拔之中,别饶韶秀”,是初学楷书的佳品。此志的保存状态非常良好。具有张力感的字体,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可谓充分表现出北魏的书风,颇具厚重风格的作品。字形向左倾斜为其特征。笔划较少的文字写得偏小,与笔划较多的文字保持一种协调均衡,使整体具有一种统一感。撇划很有特点,在文字中最为犀利,成为字体的核心笔划。因此,字体左侧形成的紧凑空间,其行气与字距相互呼应,构成了巧妙的配合。将同一时代的《张猛龙碑》与此志相比较来鉴赏,可资理解这一时代的书法风格。

图片

张猛龙碑

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

图片

高贞碑

此碑是北朝碑刻中方笔楷书的代表作品,点画清峻劲健,结字稳健俊整,字形微扁,底盘稍大,显得庄重稳健,在风格上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由是可知《高贞碑》与《张猛龙碑》同属北碑中之佼佼者。

图片

张玄墓志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有称《张玄墓志》。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十月,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图片

泰山经石峪

《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字径50厘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通篇文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穆宽阔之趣。

图片


楷书 · 目录
上一篇两晋时期的碑刻达到了至高境界,体现了从隶书体向楷书体发展的过程,端庄大气,方正拙朴下一篇苏轼、蔡襄、黄庭坚都认为,要学草书,必须先写好楷书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