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两晋时期的碑刻达到了至高境界,体现了从隶书体向楷书体发展的过程,端庄大气,方正拙朴

亦木了然 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2023年11月21日 07:39

二王所处的两晋时代,书法造诣已达很高的境界,除了墨迹,那个时代的碑刻也达到了至高境界,也体现了从隶书体向楷书体发展的过程。书体端庄大气,方正拙朴,虽楷书显得稍许“稚气”,但不失浑拙气息,多以方笔入笔,圭角峥嵘,碑文布局工整严谨,行间竖刻界格。

王兴之墓志

王兴之也是为王羲之王献之同族,上个世纪在南京郊外被发现的。这是东晋时期的墓志,墓志上的字体是带隶意的楷书,用笔多方,结体奇拙,朴实谨严,方整遒劲。

图片

王丹虎墓志

这也是在王氏家族墓地发现的墓志,此墓志书法用笔方折凝重,笔画如斩钉截铁,仍然保留着极其浓重的隶书笔意。

图片

广武将军碑

此碑上的书法虽然含隶书成分要多一些,但是作者要摆脱正统隶书规矩,因此笔法显出了楷书体势,书体在隶楷之间,线条细劲,结体宽博,整体上宕逸朴茂,奇态横生,极使转之妙,尽笔意之变化。

图片

爨宝子碑

此碑文属于六朝文体,所用书法皆为正楷,但却又留下了不少篆隶笔迹,其笔法方正显奇势。该碑当今保存在曲靖城区中。云南“二爨”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此碑字数较少,故后人称《爨宝子碑》为“小爨”。《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古气盎然。

图片

好大王碑

此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高句丽重要碑刻。碑的四面均凿有天地格,而后再施竖栏。碑文镌刻在竖栏内,四面环刻,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少波磔,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图片

辟雍碑

《辟雍碑》现保存在洛阳,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该碑晋隶书法灵活,似用改制的扁笔书写,这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东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载:“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该碑文隶书体,但已显楷书体势。

图片


书法 · 目录
上一篇从云南“二爨”两碑中体现隶楷的演进下一篇毛笔书法笔法知识介绍:玉筋笔法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