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迎送”之辨

毛节新 毛节新古文字书法 2023年10月21日 09:09

上一期讲芮伯作王姊盘有“用鄉王逆图片”一句,逆图片释为“迎送”。本期谈谈这二个字的辨识。

“逆图片”在西周是个常用词,但从现代学者们释读的多篇有此词的金文来看,还是不知所云。

20年前我解译金文过程中,这个词也探索过,因为它重复出现多次:

图片

图片

       芮伯作王姊盘
          伯者父簋


图片

图片

        伯宓父鼎         叩簋


图片

                          保员簋


以上铭文都有“逆图片”。我们把出现此词的铭文罗列起来一起研究,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这二字多出现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

图片

这么多“逆图片”,应该是表达同一个词义。

首先是“逆”之义:


①逆,在下列金文中作“迎”解:

图片

《说文》“逆”义为“迎”,《说文·辵部》:“逆,迎也。从辵屰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迎,《说文·辵部》“迎,逢也。从辵卬声。”


图片图片,在下列金文中作“送”解:

图片

《说文·辵部》:“送,遣也。从辵,省。”

“逆图片”中“逆”作迎解,那后一字应是“送”,“逆图片”即“迎送”,此义放在所有金文中都解释得通。


金文“送”字写法多样:

图片

送,从舟从水,或从宀从辵,到战国时有“从辵从”的变化。


送字小篆和六书通篆这样写:

图片


④送,在《诗经》中是常用字:

图片

《诗经》中“送”字很多,说明它是一个古老的字。


秦以后的小篆“送”,几乎看不出与西周“送”字的形态联系。这使我想起金文“柔远能迩”,柔和迩与小篆形态差别很大,如不是在句子中,那是认不出来的:

图片


小结:

㈠送,西周字“从舟”,也有"从水",可能是古人出行大多用舟。后演化有“从辵”,表示行走,最后演变有“从火从廾”可能性是字形讹变、或形声所致。“送”从西周到秦小篆,字形变化很大,但是字形演变的痕迹还是有一点的。


㈡送,西周金文几种写法的隶定,写法不固定:

图片


㈢迎送,是礼仪。西周早期金文的记载的“迎送”,是迎送周王、公侯们。迎来送往,可能是西周之礼的之一。西周是一个尚礼的社会。


㈣书法家们如果创作西周金文作品,或用金文写《诗经》,此文所列“送”的写法可以参考。


“送”字为什么这样写?有没有更早的写法?字形表达什么?还可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