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现一座“将军墓”,墓中书法十分罕见,超越“唐楷”易如反掌

三余字画 三余艺术 2024年01月13日 17:04

现代人学习楷书,要么选择“唐楷”,强化法度意识,使行笔沉着从容,点画匀称精美,彰显端庄大气之象,要么临摹明、清法帖,笔画简洁直率,易于上手,见效快,乃基本功薄弱者的“福音”。

图片

不过这2种风格的楷书,在展览中“多如牛毛”,不免让人审美疲劳,难以吸睛,就自身发展来说,只掌握一类书风,会限制笔法灵活度、思维创造力

因此大家可以适量学习一下魏碑、隋碑,尤其是隋碑灵活畅意、质朴干练,代表魏晋“南北两派”书风融合成熟,即便是碑刻传世,“生动性”丝毫不受影响。

图片

例如在1999年,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县附近,一位农民耕地时,无意中发现一座隋代“将军墓”,墓中书法十分罕见,经专家研究,乃隋代“顶尖之作”,甚至超越“唐楷”都易如反掌。

图片

这件碑文就是《解方保墓志》,高50厘米,宽49.5厘米,全文共计360余字,因长久埋于地下,未经风雨侵蚀,字迹保存良好,历经1400年一字未损。

卷中字体方圆兼备、刚柔并济,就拿文中的“风”看,中间“虫”字方折峻整,一派浑穆之气,而外框的撇捺圆滑顺畅,笔势弹性弯曲,不死守单一格调。

图片

章法亦是如此,看似整齐庄严,实则在中心线协调统一的情况下,横向上进行轻微的起伏摆荡,看文中的“改、高、乱、北”,从“高”字逐渐向下移。

之后的“乱”字直接比“改”低了一半,“北”又上移,基本与“高”保持协调,这种跌宕势态,蕴含悠扬的韵律感,为此作增添生动灵活之气。

图片

而且《解方保墓志》装饰风格颇为华美,四周刻有双排联珠、缠枝蔓草纹饰,以及十二生肖动物图像,此等精美清晰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墓志里颇为少见。

由此可见这一碑文的稀有性,乃货真价实的“宝藏级”碑作,时常临摹,首先能培养规范意识,运笔时平稳坚实、收放自如,点画血肉润丽、筋骨硬朗。

图片

其次“唐楷”精严肃穆、匀称紧结,无法挪动分毫,导致当代学者品析钻研的过程中,难以分析入笔点、提按顿挫的角度等细微笔法变化。

书写的精准度、艺术性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产生俗气呆板的弊病,幸好此作兼得南帖的秀美飘逸,点画畅意自然,外形具有粗细、缓急之变,易于观察笔法,形成灵活思维,堪为初学者的“必备法帖”。

图片

同时“唐楷”的创始人欧阳询、虞世南,是由隋入唐,临摹过隋碑,书风、笔法上必然沾染隋代特色,若能将此作学会,之后研究其他的“唐楷”法帖,可以顺势上手,把困难度降低。

图片

原碑收藏在西安碑林,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解方保墓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全端倪可查,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