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招搞定兰花构图(附历代名家兰花欣赏)

尚道书画院 2024年01月22日 12:18

图片

图片

图片


兰花画的构图不外乎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构图的基本原理体现的是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物象在自然办中变化万千的种种对立的矛盾因素,都通过构图在绘画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如兰花画的大小、长短、虚实、强弱、远近、主次、纵横、疏密、聚散、前后、高低等等对比手段都是兰画构图的重要因素。


图片

1、开合叠压

开,就是画面展开,将花与叶放出去;合,就是集中收回。小开合作为物象的具体布置,要在开合整体气脉的走势上,上开下合、下开上合、左开右合、右开左合,方能错落有致,构成变化。而开合的前开后合或后开前后,则构成了叠压。一幅好的兰画要开合得当,太开会使画面松散,太合则显得闭塞拘谨。叠压要有浓淡的变化,以此创造层次变化。


开合和叠压要符合中国画的结构美,如破除平等,破“井”字及“米”字打结现象。要疏密有致,巧妙地安排三角交叉、女字交叉等。另外其也是一种呼应关系,要前后照应,主宾相让,使画面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给人以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图片

2、穿插变化

穿插是画材的排列方式,是置陈的具体安排。兰画与中国画的排列一致,以三笔交叉为基数,古人对此称为“勾股法”。


自然中的生活物象,没有绝对的方与圆,兰花的生长特性也是由许多齐而不齐的形状合构而成,不等边三角形形状多、变化大而又不是单纯的重叠,产生出不等边三角形变化出的女字交叉样式,构成了兰花物象置陈的结构美。它是兰花画穿插与重叠最基本的组合方式与组织法则,正是这种穿插的组织方式,才使兰花画的组合既千变万化,又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井然有序,从而创造了富有节奏与韵律的层次变化与二维空间关系,使兰画保持着文气、高雅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图片

3、置陈取势

置陈取势称为布势,这个势可理解为气势、局势、大势,是画面总的趋势。如果对兰花具体地写生,无论是一盆还是一丛,你都会发现一组组优美的动态势,它构成了一幅兰花画面的内在旋律,把千姿百态的叶线和花点组织在一个运动体系中,是表达画面生命力,达到“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


兰画势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常用的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及放射势等。


图片

4、虚实相生

在兰画的构图中,做到虚实有致,是使画面产生灵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虚实之间可以相生相补。一幅好的兰画,必定能表现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情趣。一般在画面处理上,疏者为虚,密者为实,动者为虚,静者为实,淡者为虚,浓者为实,远者为虚,近者为实,白者为虚,黑者为实。


留空白是处理兰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恽南田说:人但知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为画也。画之空处,全局相关,既虚实相生发,人多不着眼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其意即空白,可表示空间,表示造型,亦可表示白色。空白在兰画中可有透气的作用,更应空中有画。


如花与花呼应之间的空白,要充满花的灵气,越复杂越要留空,只有空中见灵气才能空中见画。留空白要大小不等,形态多变,参差错落,切忌以规则的几何形体出现。


图片

5、疏密有致

疏和密指的是画面要有简有繁。密就是凝聚,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疏则反之。兰画构图中,有疏密才能破除平、齐、均等造成画面古板、生硬的因素,从而产生有节奏、有韵味的艺术效果。如大自然中的兰花,繁茂而紧密,但它要通风透气,搬到画面的兰花更要疏密有致,只有画面上聚散疏密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使其和谐统一、生动活泼。


图片

6、起伏参差

起伏参差是物象置陈的外缘变化,它是内部变化的整体轮廓,是与其他置陈手段一并,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整体轮廓跌宕起伏、高低错落,才能使物象的布置生动有致。


起伏参差中更要层次分明。尤其是兰画,没有层次就没有远近、前后,画面就会杂乱无章,起伏参差得再好也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黄宾虹先生曰: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如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也是理。参差构成了起伏,层次分明则使起伏、疏密、聚散等构成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画面变化无穷,生机与情趣应运而生。


图片

7、清浑互衬

清与浑的虚实要领是二维空间的一种互衬关系。清,是指兰画结构、形态变化,清晰明确。浑,则是兰花物象结构模糊、含混之意。清则实,浑则虚。要把布白与“清与混”两者分别开来,前者是中国画构成的根本,而后者则是二维空间的一种互衬关系。


清浑可以互破。虽有上下、左右、前后的区别,但突出主体,把握整体的基本规律不能变。如主体清而实,可以浑破之;宾位过浑,过虚则以清醒之。以浑补清,实处虽较明晰,但不孤立;以清衬浑,则画面融洽而自然。只有清浑照应,气势才能团聚,画面才能主次分明。


图片

8、均衡合度

兰画在构图中无论物象布置怎样变化,都包括均衡的因素在内,所以均衡是兰画画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中国画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关系,均衡的运用尤为重要,有了均衡,开合叠压、穿插变化、虚实疏密、清浑互衬等等对应统一的矛盾关系方能得到整体的一致。均衡变化无定法,合度是其唯一的标准,它是根据兰花在不同的环境中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上,实现其稳定性的一种方法。兰画也可在置陈中造险、破险,造险是对常规均衡的打破,又通过破险复归于均衡,可得其独特的均衡效果。




历代名家兰花欣赏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中国兰”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和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历代仁人志士时常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今日知行君与大家分享历代名家笔下的兰花图,同大家共赏“兰”之美。

图片

《花卉写生图册》  五代 黄居寀


图片

《兰竹图》南宋 赵孟坚



图片

《著色兰竹图》  元 赵雍


图片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


图片

《兰花图》  明 徐渭


图片

《兰香图》 明  徐渭


图片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



图片

《长春图》 明 蓝瑛


图片

  《玉堂芝兰图》 明 孙克弘


图片

《水仙兰花图》  清 八大山人


图片

《兰竹双清图》  清 石涛


图片
《空谷幽香》清 蒲华

图片
《国香春霁图》  清 恽寿平

图片
《红兰花图》  清 金农

图片
《兰花图》  清 郑燮

图片
《兰石图》清 高凤翰

图片
《兰石图》  清 李方膺

图片
《万带兰》  清 居巢

图片
《兰花图》  清 余稺

图片
 《兰竹图》清 钱载 

图片
《兰竹图》清  汪士慎

图片
《香骚遗意图》  吴昌硕

图片
《兰花图》  齐白石

图片
《兰花图》  徐悲鸿

图片
《兰花图》  潘天寿

图片
《兰花图》  张大千

图片
《兰竹双清图》  李苦禅

图片
《兰竹图》  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