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故本郡功曹行高陽縣省兼郡丞寇君墓誌君諱憑字祖驎上谷昌平人也后稷之苗胤周文之裔冑氏族康叔遠祖威侯翼佐漢業侍中光弼幃幄華萼相承暨於皇魏安西將軍秦州刺史馮翊哀公之曾孫安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雍州刺史河南宣穆公之孫假節龍驤將軍幽郢二州使君威公之第七子君資慶於靈緒稟氣於峻嶽秀逸超世容豫自得孝性曾參志尚晏平師心六藝嘲論響應美談嘆善草隸文思其海武乃標穎弱冠本郡功曹休聲玉振屈宰高陽君以牛刀暫割則弦歌誦路太守遷州朝議簡仁君應其舉遂省兼爲丞祗命暫蒞境不拾遺年廿忽丁重憂君純孝自忠毀過禮制遂得冷疾患逕十三年善報無徵殞此名哲春秋卅四神龜元年七月廿六日奄殞於中京葬洛陽都西廿里北邙上臨終明朗不忘德義君孝弟通神之至款篤人倫之前風高雋上之氣僚友痛蘭桂之摧折傷單弦之缺聽寄泉壤以圖記託幽堂以流詠乃作銘頌古往來今秀彥隨逝 英英奇子 超卓妙絕 志氣陵漢 冰巖潔雪 處群若鵠 皦然獨傑 弱冠玉振 將立彌仰 若彼暢松 騰雲萬丈 曲肱衡門耻爲勳償守孝園庭 求己流響 嗚呼彼倉 殲我良人 追痛泉宮 動彼倉旻 如可暫勉人無愛身神龜二年歲在己亥二月辛亥朔廿三日癸酉窆於大墓次夫人洛州刺史天水楊終敬之孫征虜府司馬楊頁穆長女
全称《魏故本郡功曹行高阳县省兼郡丞寇君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二月二十三日刻。志文正书。二十四行,行二十字,末二行各二十三字。有方界格。志文书法工稳厚重,笔力遒劲。1918年洛阳城东北攔驾沟北陵上出土,与诸寇志(寇演、寇治、寇遵)同在一区掘出。曾归腾冲李氏,后归江苏吴县古物保管所。抗日战争时期石毁。据志载:寇凭,字祖驎,上谷昌平人。系“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哀公之曾孙。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雍州刺史、河南宣穆公之孙。假节龙骧将军、幽、郢二州使君威公之第七子。”其曾祖“冯翊哀公”名修之,字延期,苻坚东莱太守讚弟谦,有道术,太武敬重之故,卒赠修之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公,赐命服谥曰哀公。其祖“河南宣穆公”名讚,字奉国,迁居冯翊万年。仕后秦为襄邑令。拥众归魏时为南雍州刺史,封河南公。在州十七年,为政甚受称誉,卒谥宣穆。其父臻,字仙勝,历任中川恒农二郡太守、郢州刺史、又除忠将军,卒赠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谥曰威。其世系详情可参阅《寇臻墓志》。另外《魏书·寇臻传》但言为上谷人,而不著其县(昌平),得此志可辅史其阙。《寇臻墓志》中还记载寇臻先后有两夫人,生子九人。而传中附见者惟祖训、与治、弥三人,而不及憑。憑为第七子,且历官不多,一宰高阳,再兼郡丞。志云“遂得冷疾,患逕(径)十三年,春秋卅四。”名既未显,年又不永,故史传遗之。
人物亲属:
曾祖:寇修之,字延期,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哀公[1]
祖父:寇赞,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南雍州刺史、河南宣穆公
父亲:寇臻,字仙胜,历任中川、恒农二郡太守,赠龙骧将军、幽/郢州刺史,河南威公之第七子。
兄弟:寇治,字祖礼,河州/荆州刺史,昌平县男,赠卫大将军、七兵尚书、雍州刺史
寇弥:尚书郎
寇宵墓志

北魏永寇霄(505~529),字景润,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北魏时期处士,徐州刺史寇祖的孙子,汝南太守寇灵孙第五子。
永安二年,前往相州,参见安乐王(元鉴),途中遇到强盗,遇害于汤阴,时年二十五岁,安葬于洛阳城西廿五里。安3年(530)二月奎律中侠锺日。
人物生平
《魏故先生寇君墓志》记载:[2]
寇霄,字景润,上谷昌平人也。 昭起周文(姬昌),穆举康叔,樊柯后汉,懋叶魏邦。 徐州刺史、太尉、河南公之孙,弋阳汝南府君之第五子。
先生胎禀乾坤之姿,长有天然之行;彰贞白于学时,异恭宽于未冠。所以,炳焕于英俊之群,灼丽于文彦之域。 育德不先,遇世夭起,遂能卷经操而不口,括胸怀而避咎。处心九三,置身元一;一日俏俏,冀养坤年。 后以第二兄与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名德相知,随王在相,径期不还,如州觐问,遇桀贼于路,殒于汤阴。 时年廿五矣。 以永安三年岁次庚戍二月丁未朔日在奎律中侠钟,窆于洛阳城西廿五里、高祖雍州刺史墓次。 朋人司马或,痛道范之速隤,哀松兰之早折,故望泉门而泣德,托玄石以志音。 其辞曰:
赫赫三元,灼灼刚纪,躬读有文,推之无理。 育德似明,罚善不子,歼我良人,声若始口。 痛哉君子,昔矣」良人,信能敬友,孝能安亲。 邦家之宝,唯代之珍,身沉月积,景德日新。 倚倚哲人,攸攸志道,温若樛木,严"如松栲。 振影公庭,归灵紫宝,抽光唯晚,隐德唯早。
亲属成员
天祖寇修之秦州刺史
高祖寇赞河南公雍州刺史
曾祖寇元宝河南公豫州刺史
祖父寇祖河南公东徐州刺史
父亲寇灵孙河南公赭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