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书法家李北海(678年~747年),即李邕,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博学多才。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也有说法认为他是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左拾遗、户部员外郎、 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因此人称“李北海”。
李北海跨越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代皇帝,是唐朝中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期,也为李北海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他的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炉火纯青 的地步,成为唐代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李邕工于翰墨,尤善行书,书法风格奇伟倜傥。他的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入手,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自成一格。
他的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其中《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 》影响最大。
李邕的书法个性特点明显,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的书法在当时与后世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如李阳冰称其为“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李邕不仅能书,而且善文,尤长碑颂。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曾作诗赞美其文采与书法。
李邕为人刚毅忠烈,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但也因此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含冤杖杀。
李北海的书法独步一时,他巧妙地将“二王”为代表的“南帖”风貌与北魏的书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少林寺戒坛铭有序》正是这一书法理念的集中体现。作品中既有南朝书法的流畅与韵味,又兼具北碑的刚劲与力度,展现了李北海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李北海的书法笔力遒劲,线条舒展自如,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少林寺戒坛铭有序》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生命力,力透纸背,展现了李北海书法中特有的力量与动感。
李北海在书法结构上追求严谨而不失变化,每个字都经过精心布局,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在细节上富有变化,使得整幅作品既有法度可循,又不失生动与趣味。
《少林寺戒坛铭有序》是李北海三十八岁时的作品,正值其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时期。这部作品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唐代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它体现了李北海在书法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和创新精神,对于研究唐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尽管有人质疑《少林寺戒坛铭有序》的真实性,但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无疑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它展现了李北海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灵感来源。同时,通过对这幅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李北海在《少林寺戒坛铭有序》中的书法实践,不仅是对前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书法艺术创新的一次勇敢尝试。他将南帖的韵味与北魏的书风巧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赵孟頫晚年深受李北海书法影响,得其秒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其书法成就卓越,被誉为“元代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对李北海书风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