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经典 | 神奇!有一种魏碑叫“四绝”

一勺斋 书法课程 2024年12月18日 18:00

图片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一字一世界

达于心灵 | 一笔一乾坤


图片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碑帖经典 | 神奇!有一种魏碑叫“四绝”


神奇!有一种魏碑叫“四绝”!

何为“四绝”?


1、书法精绝。


《元显㑺墓志》是典型的元氏皇家墓志风格,与《元苌墓志》接近。风格圆润流畅,柔媚成熟,方圆皆备、爽洁峻利、遒丽华滋,端庄丰腴,颇具庙堂之气。结体茂密严谨,秀润严整。行气浑然,无一字不精,无一笔肆意,堪称精绝!


2、天才独绝。


《元显㑺墓志》,可与《元偃墓志》比较。前文《碑帖经典 | 此志有两奇!有一种魏碑叫“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吾曾说《元偃墓志》,字数少得可怜,只有年月与官职,只有127字,而《元显㑺墓志》不同,多达357字,且极尽溢美之辞:

“虽曾闵淳孝,无以加其前;颜子湌道,亦莫迈其后。”

曾,何人也?曾子是也,言“吾日三省吾身”者也。

闵,何人也,闵子是也,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

颜子,何人也?颜渊也。颜回安贫乐道,淡泊自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三个人,都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以修德、行孝、乐道著称,元显㑺不仅与之相提并论,而且说超过曾闵,就是颜回,虽不在其前,亦不在其后,并行是也。

由此可见,元显㑺,乃圣人门徒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元显㑺,确实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天才少年!

又云:

“慕学之徒,无不欲轨其操;既成之儒,无不欲会其文,以为三益之良朋也。”

这几句话是说:元显㑺,不仅是同龄人的榜样,操行高洁,而且文采绝代,就是成名的大儒,也想看他的文章,是孔子说的“益者三友”的最佳人选。


3、形制特绝。


形制特绝有二:

一是墓志行文特绝。

墓志行文开篇:

“维大魏延昌二年岁次癸己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故处士君墓志铭”

“延昌二年岁次癸己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把年月日作为墓志的标题,吾仅见此一例。让人感觉很奇怪。

第二段介绍家世,中间夹以“若夫太一玄象之原,云门灵凤之美。固以琼峰万里,祕壑无津。龙樤紫引,绵于竹帛”。同样感觉很奇怪。

这种特色,有点夹叙夹议的味道,爱之深,惜之切,有点迫不急待的感觉,不知为何如此行文。

如果是竹简或木简,后人一定以为是“错简”所致。

呵呵!


二是墓石形制特绝。

《元显㑺墓志》,为石龟形制,首尾毕具,四足齐全。意为生虽不长寿,但祈愿死后得其永年。是北魏墓志中唯一的龟形墓志。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君墓志”八个字。下面为357字碑文。


4、称谓鲜绝。


志名题署“处士”,因为只有十五岁,尚未成年,尚未袭官封爵,无事功无战功,姑以“处士”称之,空前绝后,可见用心良苦。


——苏绍利《勺斋消日》


【简介】


《元显㑺墓志》,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长75厘米,宽56.5厘米。志文计19行,行21字,共357字。延昌二年(513)二月刊刻。民国六年(1917)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释文】


维大魏延昌二年岁次癸己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故处士君墓志铭

君讳显㑺,河南洛阳人也。若夫太一玄象之原,云门灵凤之美。固以琼峰万里,祕壑无津。龙樤紫引,绵于竹帛。景穆皇帝之曾孙,镇北将军冀州刺史城阳怀王之季子也。

君资性夙灵,神仪卓尔。少玩之奇,琴书逸影。虽曾闵淳孝,无以加其前;颜子湌道,亦莫迈其后。日就月将,若望舒盪魄;年成岁秀,若腾曦洁草。松邻竹侣,熟不仰歎矣。是则慕学之徒,无不欲轨其操;既成之儒,无不欲会其文,以为三益之良朋也。

若乃载笑载言,则玄谈雅质。出入翱翔,金声璀璨。昔苍舒早善,叔度奇声,亦何以加焉。而报善无徵,歼兹秀哲,甫龄三五,以延昌二年正月丙戌朔十四日己亥卒于宣化里第。粤二月廿九日窆于缠涧之滨。

痛春兰之早折,伤琴书之永穸,以追弔之未磬,更载琢于玄石。其辞曰:

愔愔夫子,令仪令哲。

独抱芳兰,陵践霜雪。

且琴且书,俞光俞烈。

扶摇未抟,逸翰先折。

春风既扇,暄鸟亦还。

如何是节,剪桂彫兰。

泉门掩烛,幽夜多寒。

斯人永矣,金石流刊。


碑帖经典 | 神奇!有一种魏碑叫“四绝”
《元显㑺墓志》高清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