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当代鸟虫篆刻是屎上雕花吗?》

一得印斋 印书房 2024年12月20日 20:01

蹭个流量。

最近非正经网红艺评人阿敏又抨击了韩天衡和吴子建,尤其还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令世人喜爱的鸟虫篆刻,此番言论可谓是在艺术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她认为,鸟虫篆刻,就应该是:“高古、高贵、高华,太多的夸张、炫耀,就会堕入低俗,繁乱,怪诞的泥潭里。”

说韩天衡的鸟虫篆是 “极尽鸟虫禽兽姿态的形色动态,令人着意在形的浮华里”,说吴子建的鸟虫篆是 “尽可能把青铜古器图形图式融到文字的角角落落,让人有种神秘诡异的错觉,感觉是刚从墓穴里跑出来的,像是造了一些假古董,各种绿斑铁锈,残边裂缝”……

图片

登之小雅 何震刻

对于这样的评论,自然是众说纷纭,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有人极力反驳:“鸟虫本就是装饰文字,通俗说就如当代美术字。篆印者鸟虫印不可不会然不可多为,不过韩吴两先生鸟虫印还是当代之代表,韩先生鸟虫有草篆之意,吴先生相对传统。评者说的轻松,若能刻到韩、吴先生之水准,得负多少辛学…”

还有人愤愤不平:“说说韩天衡也还罢了。吴子建的水平明显高于徐谷甫、方介堪、朱复戡等人,更不用说什么战汉鸟虫印了。你可真能扯。”

归根结底,阿敏跟我一样,都是蹭流量的。当然,她的手法更高明。很明显,她背后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写手,专业的分析。唯独不专业的,是她评判的这些内容,尤其是篆刻。对于《当代鸟虫篆是屎上雕花吗》这篇内容,个人驳斥有三:

一,不懂是原罪。阿敏对于当代鸟虫篆发出如此刺耳且偏激的言论,只是浮于表面,凭借着可能只是匆匆几瞥的印象,便口出恶言。就好比一个人从未走进一座宏伟的艺术殿堂,只是站在门外看了两眼,就断言里面毫无价值一样荒谬。

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每个时代都赋予了艺术不同的风貌与特征,当代鸟虫篆自然也不例外。传统固然是根基,是我们汲取养分的源头,但当代鸟虫篆绝非是对传统的刻板复制,更不是所谓“跟风传统”的产物。

三,五分钟否认当代鸟虫篆艺术成就,乃至整个篆刻艺术。可能她只是简单的查个资料,请人写篇各种修饰的文字,就妄图将当代鸟虫篆的艺术成贬的一无是处,这种草率和狂妄实在令人咋舌。

图片

牧心 韩天衡刻

其实,对于当代鸟虫篆印风的创作模式与风格,很多的研究与评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论断。恰如马天宇在《鸟虫篆印风流变及对现当代篆刻创作的影响》一文中提到,当代篆刻鸟虫篆的创作模式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印中求印。以方介堪为代表,在创作中注重从古代印章中汲取灵感。方介堪的鸟虫篆印作品往往能精准地把握古代鸟虫篆印的神韵,通过对传统印章的深入研究和模仿,展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底。

二是印从书出。提到韩天衡倾向于“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他将书法的笔法、墨法等元素融入到鸟虫篆印的创作中,使印章作品具有更强的书写性和艺术表现力。

三是印外求印。提到吴子建则倾向于 “印外求印”。他广泛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寻找灵感,如绘画、雕塑等,为鸟虫篆印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创意。

可以说,提到当今鸟虫篆刻的创作,就一定绕不开韩天衡和吴子建两位了。

图片

白色画案上人  吴子建刻

当然,随着鸟虫篆资料的丰富和研究的拓展,当代鸟虫篆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一些印人远离艺术初衷,流于炫耀技法,工艺趋于流水化,毫无美感和创意。这样不争的事实,我们也要正确面对。

或许,每个人对于鸟虫篆艺术的理解和审美标准不同,才会有着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评价。但“阿敏的极端谩骂”,跟“一味夸赞韩、吴二人鸟虫篆的现象”,两者没什么区别。

阿敏的抨击也好,那些过度维护韩、吴二人的声音也罢,都反映出当下艺术评论领域的浮躁与片面。我们探讨艺术的价值与发展,不应陷入这样非黑即白的极端争论中,而是要以一种更为包容、理性且专业的态度去审视它。

当代鸟虫篆刻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出现的种种现象都是其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大胆创新、开拓新风格。

同时,对于艺术评论者而言,更应当肩负起引导大众正确欣赏艺术、理性看待艺术发展的责任,用客观公正且富有深度的见解,取代那些博眼球的偏激言论和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

修改于2024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