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向寿墓碑》记录了向寿的生平信。该碑刻制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出土于河南许昌。拓片高54cm,宽53cm。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金石组。
碑文记录了向寿的生平,包括其:名字、年龄以及去世的时间和地点。碑文内容:“许昌字子諱夀,年三以。永興二年二月廿九日,亡于官舍。三月一日,於許城西北二里将张豊地中,去吏董頵家八十步,去西仟卌步㙻之。”碑文中的“永兴”是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对应公元153年到公元154年。作为东汉时期的碑刻,向寿碑是隶书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当时书法的风格和特点。
碑文记录了向寿的生平信息,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历史、人物传记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向寿碑也是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碑刻制作的技术和水平。
向寿碑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隶书的独特风格上。具体如下:
1.结字宽博:向寿碑的隶书结字整体甚是宽博,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隶变特征鲜明。如“许”“昌”二字,宽博处疏可跑马,展现出隶书的横势和开张之美。
2.转承多方:在笔画的转承上,向寿碑多采用多方转折,使得笔画之间衔接自然,断连并用,既保持了隶书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书法的灵动性。
3.纵逸与野逸并存:碑中第三行将纵势发挥到极致,如“张”“吏”“豊”等字,展现出隶书的纵逸之美。而最后一行又摒弃前段之规整,结字更显野逸,强调了实用及书写性,使得整碑章法上有了松紧、纵横、零整之变化。
4.隶变特征鲜明:向寿碑作为东汉时期的碑刻,其隶书风格突显了隶变的特征,即篆书向隶书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不仅体现在笔画上,更体现在字形的结构和布局上,使得向寿碑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
综上所述,向寿碑的书法特点以其宽博的结字、多方的转承、纵逸与野逸并存的风格以及鲜明的隶变特征而著称,是东汉隶书碑刻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东汉隶书《向寿墓碑》360doc个人图书馆[2022-03-07]
2. 向寿baike.so.com[2022-12-20]
3. 碑别字与书法习惯百度文库[2022-07-09]
4. 古代碑石_购买古代碑石相关商品孔夫子旧书网[2022-12-12]
5. 30汉碑整理360doc个人图书馆[2015-02-06]
6. [转载]《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所收碑刻目录360doc个人图书馆[2018-06-07]
7. 东汉所见碑刻目录360doc个人图书馆[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