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可加关注!
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举世瞩目的大画家.他的山水艺术,具有独创的风格,在东方的艺海中掀起了巨浪.他自十岁学画,数十年如一日,但是他的成就在晚年.
黄宾虹的一生可以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五十岁以前,致力于传统学习;中期是五十岁至七十岁,深入山川,师法造化;晚期是七十岁以后,在艺术上做出了卓越的创造。他的晚期山水画,风范气候,极妙参神。尤其在八十岁以后,所画体韵遒劲,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卓跞前人。
黄宾虹晚年在绘画上的成就,其中一点来说,就是在墨法和水法上的成就。黄宾虹画山水,自少至50多岁,曾经认认真真地临摹了古代不少大家的作品,自五代的董源,宋代的范宽、米友林、马远,直到清代的王原祁,他都临写过。他的临写,一种临其意,取古人作品的笔路和墨趣,不求形肖;一种求其真,笔笔到地,一丝不苟。
临摹古代的作品,只能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黄宾虹一生获益更大的还在于走出书斋,到大自然中饱游饫看,脚踏实地的师法造化。他在50岁至70多岁的20多年间,漫游了大江南北。生平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雁荡,峨眉山(青城山),每到一地,他都以诗画纪游。
黄宾虹的晚年变法概括起来有这样三点:一是运用积墨、宿墨和渍墨的“三墨法”;二是点彩法;三是铺水法。三法归一,即所谓黄宾虹晚年臻于神化的墨法。
黄宾虹晚年的变法,不仅仅对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美学的建设也有重大的贡献。“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黄宾虹晚年的变法,符合这个规律。他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一个艺术家对于他所创作的对象必须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是要求艺术家必须有丰富的感情。
对于看山,他强调“山水我所有”,既强调画家不能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心占天地”,能切实的做到“发山川之精微”。他提出,山水自然既给画家以无穷的美感,则画家就应该对山川自然倾注以满腔的热情,使自己与山川的关系,正如石涛所说“予脱胎于山川也”,又是“山川脱胎于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