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5米“神奇小楷”,美得让人无可挑剔,国图列为“镇馆之宝”

三余艺术 三余艺术 2024年12月30日 17:53

唐代楷书的发展势头旺盛,衍生出多种风格,初唐时期,以欧阳询、虞世南为首,创立“尚法”理念,用笔精严匀和,具有方整、端庄的正大气象,而往后细数,褚遂良吸取“二王”笔法,线条绰约曼妙,更显生动之美。

图片

中唐的李邕、颜真卿、徐浩等人,随着唐玄宗“丰腴”审美,开创雄健饱满、拙质浑穆的阳刚楷书,最后的柳公权,则是总结诸家之法,回归瘦硬风格,所写字体神清气爽,犹如深山道人,十分超逸脱俗。

图片

总的来说,个个独具特色,当然除了上述名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曾创造一种别样书体,无论是笔法水平,还是艺术风姿,全都精妙至极,它就是“写经体”。

武则天痴迷经书,当年为母祈福,组织抄写典籍,可是经书的内容浩瀚,少有书家气力不散的写完全卷,于是全国进行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找出最强高手。

图片

之后入宫训练,再次提升功力,培养一批“官方抄经生”,从而慢慢产生“抄经体”,这种书体多用小楷,笔画曼妙多姿、婉转遒和,相比初唐楷书和“颜体”等,更加灵动流逸,气韵虚和萧散,符合大众审美。

图片

而且论就笔法,宫廷高手的水平,足以媲美同时代名家,比如1900年,敦煌藏经洞问世之后,出土一卷5米的“神奇小楷”,美得让人无可挑剔,此作就是敦煌小楷《德言》。

图片

全卷共计3000多字,亦称《刘子新论》,因气候干燥,纸张埋藏黄沙,字迹保存精善,点画润丽生动,十分清晰可观,字字形神具存,多用尖峰入纸。

笔势飞逸连贯,虽然写的是小楷,但是笔画之间的气脉极为畅达,顺应曼妙起伏的变化,巧妙连接上下两笔,保障韵律自然,凸显动势和作品的生命活力。

图片

无愧于启功赞叹:“唐人楷书高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此帖展现“写经体”最高水准,可惜其中3卷,被伯希和买走。

图片

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还有1卷英国的斯坦因带走,剩下4卷得以留存国内,现藏国家图书馆,列为“镇馆之宝”,时常临摹,可以初步了解唐人“楷法”,产生规范意识,下笔精准从容,还能领会多重变化,写出楷书的灵活性。

图片

而今,我们对敦煌小楷《德言》,进行1:1超高清复刻,卷中字体极为清晰,与原作毫无二致,同时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