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开母庙石阙铭》,又名《嵩山开母庙西石阙铭并题铭》,简称《开母庙石阙铭》,刻于东汉迹光二年(123年)。铭文共25行,每行15字,下面还有题名。它与《嵩山泰室石阙铭》(又名《中岳泰室石阙铭》、《中岳泰室阳城石阙题记》,简称《太室石阙铭》,刻于118年)和《嵩山少室石阙铭》(简称《少室石阙铭》,刻于123年)并称“嵩山三阙”,均位于河南省嵩山。
《开母石阙铭》高清放大字帖
“阙”是汉代宫殿、陵墓、庙观等建筑物门前耸立的特殊建筑,主要起礼仪装饰和标志作用,一般是呈对称形式分立在门前通道两旁。“嵩山三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筑庙阙。
《嵩山开母庙石阙铭》为小篆,字体呈方形,用笔圆转,线条厚重饱满,章法上整齐严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都很小,排列紧密,但笔画多与笔画少的字互相穿插,并不显得密不透风,整体上具有一种生拙古朴的艺术美。
嵩山开母庙石阙铭,纵88.5厘米,横231厘米。此为乾隆淡墨精拓本。黄易鉴藏,钤“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印。
汉延光二年(123年)。铭文记述鲧和大禹治水事迹。篆书与《少室石阙铭》近似,惟字体稍小,体势方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茂密浑劲,莫如《少室》、《开母》,汉人篆碑,只存二种,可谓世之鸿宝,篆书之上仪也。”阙位于河南登封嵩山南麓万岁峰下。